千亩茶园如何铺就振兴富民路?
——云南省普洱市黎明乡“三园联动”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在云南省普洱市黎明乡岔河村,千亩茶园吐露新绿,茶香氤氲间,一幅生态保护与富民强村交织的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该村创新打造“生态茶园、嫁接改良茶园、放养茶园”三个千亩级产业模块,通过差异化布局与全链条升级,让茶叶成为富民强村的“金叶子”,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路。
1200亩生态茶园是村里的“绿色担当”。这里严格遵循有机种植规范,采用羊粪、菜籽饼等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让茶树在纯净生态中自然生长。
宁洱县黎明乡岔河村的“三个一千亩”茶园。董金焓摄
茶农李国强介绍:“我们施的肥都是经过发酵的有机肥,虽然成本高些,但茶叶品质有保障。”这种精细化管护模式,让产出的茶叶色泽鲜活、香气清雅、口感醇厚,在高端茶叶市场供不应求。
1000亩嫁接改良茶园曾是破局重生的“潜力股”。过去,老品种生茶因品相差、产量低,每公斤鲜叶仅售7元。2022年起,村集体引进叶片肥厚、品相优良的“大芽头”品种,组建由12名技术能手组成的嫁接服务队,免费为茶农提供改良服务。
如今,新茶树郁郁葱葱,鲜叶单价跃升至15元,亩均产值实现翻番。“现在芽头大、采摘快,一天收入抵过去一周!”茶农向阳算起收入账,20亩茶园嫁接后年收入突破12万元。
1000亩放养茶园独树一帜。茶树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产出的茶叶带着独特“野韵”,成为都市茶客追捧的“自然馈赠”。茶商王女士每年春季都会来此收茶:“这种原生态茶叶在市场上能卖到800元/公斤,是普通茶叶价格的3倍。”
三园联动形成全链条矩阵:从大众消费的生态茶到高端定制的野放茶,2024年全村茶叶产值达980万元,带动人均茶产业收入突破1.2万元。
为提升附加值,村里投资260万元扩建茶叶加工厂,引进自动化杀青机、智能揉捻机等设备,实现从鲜叶到成品的全流程标准化生产。“现在加工的茶叶品相统一、茶香更醇,订单量增长了40%。”加工厂负责人张明介绍,产品已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12个省市。
茶产业的兴旺,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56岁的茶农李大姐在茶园务工,每月收入4500元:“以前种茶收入薄,现在采茶、加工都有活干,还能照顾孙子。”如今,全村像她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有230余人。
黎明乡党委书记表示,将深化“三园联动”模式,计划3年内将生态茶园扩展至2000亩,建设茶文化体验中心,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学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带,让这片绿叶持续绽放富民强村的新活力。(董金焓、魏喜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