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打造边疆民族地区廉洁文化新名片

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通过深挖本土资源、创新传播路径、构建全媒体矩阵、推动多元协同,打造出具有鲜明边疆民族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
立足“生态+文化+红色”三维资源,西双版纳州将自然哲理、非遗与红色文化转化为廉洁教育的鲜活教材。创新推出《雨林生态与清廉人生》系列课程,将“绞杀树”“砍刀木”等自然生态现象与党纪教育相结合。依托“雨林洪声”等宣讲队伍,用傣语、哈尼语开展宣讲490余场次;挖掘贝叶经中的“滴水成渊”等廉训,创作《清廉颂》等作品,通过傣族章哈等艺术形式展演30余场,并将廉洁警句转化为书签等文创产品。在红色资源方面,梳理吴效敏、召存信等本土人物的廉洁事迹,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传播,以沉浸式教育增强感染力。
西双版纳州积极探索“廉洁+旅游”新模式,将廉洁元素融入城市景观、景区与乡村文旅场景。目前,全州已建成5个廉洁文化教育基地、20个清廉广场及“口袋公园”,培育基层廉洁文化点100余个。在曼听公园打造“清廉池”等互动项目,吸引120余家单位1700余名干部职工体验;景洪市曼丢村的民族风情廉洁文化墙成为网红打卡点;勐海县老班章村“茶廉文化长廊”年接待研学团队200余批次;勐腊县城子村“清风路”年接待党员群众1.5万余人次。同时,设计“茶马廉踪”等研学路线,让廉洁教育与“行走的思政课”深度结合。
该州通过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进一步扩大传播效果。依托“清风阵地”等载体,开展活动50余场次;创新打造“海小廉”IP,推出“小廉说纪”等栏目40余期,制作《非遗话廉》系列视频31期,刊播廉洁公益广告3000余条次,形成“文字+漫画+视听”的多元传播体系。在警示教育层面,推进州警示教育基地改扩建,拍摄《医鉴》等警示片,组织学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覆盖非公企业、新就业形态群体等,让廉洁教育深入人心。
当地坚持“全域联动、多维共治”理念,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将廉洁文化纳入“千里边疆文明廊带”创建,开展“文明实践说清廉”活动400余场次,推进廉洁家访700余户,相关实践研究被列为2025年全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推动法治宣传与廉洁文化融合,以泼水节等民族节庆为契机开展普法活动20余场次,让法治与廉洁深入人心。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培训民营经济代表200余人次,培育“守法经营、廉洁从业”文化。群众性廉洁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开展廉洁阅读10余场,举办“清廉雨林”书画展4次,编排廉洁节目10余个,放映少数民族语反腐电影120余场次,让廉洁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西双版纳州通过深挖地域特色、创新传播方式、推动多元共治,打造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廉洁文化品牌,让廉洁清风吹遍边疆雨林,成为廉洁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王春荣)
来源: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