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小厕所”改出乡村“大民生”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将“厕所革命”作为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农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小事”入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一个个洁净的“小厕所”成为展现民生温度、彰显发展活力的“大窗口”。
以前村里的厕所又脏又臭,夏天蚊蝇聚集,冬天寒风直灌,路过都得捂着鼻子走。现在不一样了,新厕所干净整洁,贴了瓷砖,装了冲水设备,跟城里的卫生间没啥两样!”景谷县凤山镇平寨村一位村民笑着说。这一变化,正是景谷县以“小厕所”撬动“大民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蜕变的生动缩影。
靶向发力,全面破解“如厕难”
针对农村地区厕所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等问题,景谷县将农村厕所改造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深度融合。
通过前期入户摸排和建立台账,景谷县全面掌握了全县10个乡镇154个行政村(社区)的厕所现状。结合山区和坝区的不同地理条件及群众生活习惯,景谷县推广了“三格式”户厕、卫生旱厕等符合农村实际的改造模式,既保证了卫生标准,又降低了维护成本。
为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景谷县在上级支持下,构建了“中央统筹+地方配套”的财政支持体系,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对农户改厕提供每户定额资金支持。这一举措打消了群众“先掏钱、怕白投”的顾虑,有效激发了村民的主动性。
同时,为解决部分群众“不会改、改不好”的问题,景谷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联动各乡(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从选址布局、材料选购到规范施工、质量验收全程把关。截至2025年7月21日,全县已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8176座,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由点及面,激活乡村“新颜值”
厕所改造不是孤立的“单体工程”,而是撬动和美乡村建设的“支点”。景谷县将改厕与村容村貌整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等工作同步推进,让一个个“小变化”汇聚成乡村“大风景”。
走进益智乡石寨村,村民们不仅用上了干净的新厕所,村里还同步修建了污水收集管网,将厕所污水与生活废水统一接入处理池,经净化处理后实现循环再利用。“以前厕所污水乱排,家门口的水沟又黑又臭。现在污水有了去处,沟渠清了,路边种上了花,住着舒心多了!”村民陶阿姨说。
依托厕所改造带来的环境改善,景谷县不少村庄顺势发展乡村旅游,威远镇芒发村便是典型代表。村里将传统傣族民居改造与厕所升级相结合,在保留浓郁傣族文化魅力的同时,配套整洁规范的卫生设施,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
如今的芒发村,已升级打造为集民俗体验、田园采摘、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青瓦白墙映碧水,花香鸟语绕新村。昔日“不起眼”的厕所,如今成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助推器”。
建章立制,防止问题“再反弹”
为巩固“厕所革命”来之不易的成果,景谷县自2025年5月起全面启动农村“问题厕所”全覆盖排查工作。此次排查采取实地核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一座户厕逐一核查,同步收集群众使用反馈,确保排查范围全面、问题摸排精准,为后续整改打下坚实基础,让这项“民生工程”真正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检验。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48843座农村户厕排查,排查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排查中共发现问题户厕3419座,全县坚持“即查即改、立行立改”,目前已完成整改2286座,整改完成率66.86%。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将就用”到“讲究用”,景谷县的“厕所革命”不仅改变了农村环境的“面子”,更温暖了群众的“心窝”。下一步,景谷县将持续深化“厕所革命”成果,让承载“大民生”的“小厕所”,在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惠及更多群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