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铺路 云南漾濞百香果“首秀”抢眼

大暑刚过,走进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淮安村小春坝小组村民董远志的百香果园,只见一排排支架上藤蔓缠绕、绿叶繁茂,一颗颗青绿色的百香果悬垂在藤蔓间,淡淡的果香沁人心脾。
眼下正值百香果苗修枝打杈的关键期,董远志正带领十多位工人在果园里忙碌,为百香果上市做最后准备。“这段时间主要是修剪多余的叶片和病枝,把养分集中供给果实,促进果子早日成熟上市。”董远志一边指导工人一边介绍。
百香果种植基地。杨佳燕摄
首次种植百香果,董远志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考察市场并评估当地种植条件后,他联系厂商签订了订单协议:由厂商提供果苗,果实成熟后统一收购。这种订单农业模式解除了销售的后顾之忧。
今年2月,董远志带领乡亲们试种了百余亩“台农1号”百香果。看着累累硕果挂满枝头,让他对特色种植充满信心:“明年要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干!”得益于优质的水源和气候条件,加上加工厂的保底收购合同,村民种得放心、卖得省心。
为确保种植成功,董远志和种植户们积极参加各地农业技术培训,对种植到管理的每个环节严格把控。果园里科技元素丰富,精准滴灌、无人机飞防等技术的应用,既提高了效率,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科技动能。
用无人机给百香果施肥。杨佳燕摄
“传统漫灌施肥不够精准,现在用滴灌能精准供给每株树苗;无人机喷药几十亩地两三小时就能完成。”现代科技的加持,让董远志的果园管理轻松不少。
百香果产业的引进,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据了解,百香果园每月用工量约300人,有效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我从开春就在这里干活,每天有90快钱的收入,已经做了100多天。”村民朱树美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是关键。如今,在淮安村的土地上,百香果、西瓜、草莓、大葱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惠及千家万户。
工人们正在百香果园里修枝打杈。杨佳燕摄
“下一步,淮安村将采取‘党总支+农户+合作社’模式,持续探索新兴种植产业,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特色道路。”淮安村党总支副书记王亚情表示。(刘慧玲、杨佳燕、段莎莎、熊贵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