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云南镇沅:筑牢屏障 水患河道成“幸福长廊”

2025年07月22日14:29 |
小字号

过去,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段的景谷河因河道行洪能力不足、河岸抗冲刷性弱,成为沿岸5个村1.14万群众汛期的“心腹大患”。面对这一隐患,镇沅县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如今,这条曾经让沿岸群众提心吊胆的水患河道,已成为集防洪、生态、产业于一体的“幸福长廊”。

整治后的景谷河振太镇段。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整治后的景谷河振太镇段。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振太镇文东村,漫步河堤旁,流水潺潺,两岸农作物长势良好。而在去年以前,每逢雨季,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滩涂。“在河堤整治前,每次发洪水,水都会漫进农田,造成较大损失。”文东村大村小组村民唐家辉回忆道。

 为此,镇沅县成立了由专业人员与村民代表组成的工作专班,引入“格宾石笼+植草砖”的生态护坡技术,旨在实现“行洪安全+生态修复”的双重目标。

整治工程完成后,为确保景谷河始终保持“堤固、河畅、水清、岸绿”,镇沅县构建了“水务部门专业指导+各级河湖长牵头+村组长分片+村民共同参与”的共管体系,通过全民参与、上下联动,实现了河道从“工程治理”到“长效管护”的转变。

曾经让当地村民忧心忡忡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依托稳定的防洪环境,沿岸群众在河岸边发展起果蔬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形成了“河堤固—产业兴—农民富”的良性循环,让村民切实享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民生红利。“河堤整治后,洪水再也没漫过我们的农田,农作物也没有遭受损失,农民收入得到了切实保障。”唐家辉欣慰地说。

景谷河振太镇段的整治工程,是镇沅县筑牢防洪屏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当地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防汛防洪能力,逐步构建起更加科学、高效、全面的防汛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刘珊杉、王梓骁、戴思琪)

来源: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