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云南西双版纳:

打造“工匠学院” 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

2025年07月16日15:32 |
小字号

近年来,地处中老铁路经济带核心节点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立足区位优势,以“工匠学院”为创新载体,探索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人才交流的新路径。通过搭建区域合作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传承工匠精神等举措,西双版纳州聚焦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急需的工匠人才。

区位优势筑基:架起区域合作“连心桥”

西双版纳州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扣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两区两城”规划定位,立足区位优势,以“工匠学院”为纽带,构建多层次合作网络。

在国内协同方面,西双版纳州总工会联合昆明、玉溪、普洱等州市工会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打破地域壁垒,推动“工匠学院”体系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同时,联合州教育体育局、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培育孵化两所“工匠学院”,通过“政校企园”四方联动机制,精准对接橡胶、文旅等七大产业需求,以“一院一策”模式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

国际合作上,西双版纳州已与老挝北部四省工会缔结友好关系,旨在促进双方职工技能交流,服务中老经济走廊建设。目前,双方计划于8月举办西双版纳州第五届“雨林英才”汽车维修工技能竞赛暨中老首届职工技术技能交流活动,届时将邀请老挝6省共45名职业院校老师及专业人员参与。

产教融合破壁:打造人才培育强引擎

为破解“产教脱节”难题,西双版纳“工匠学院”创新构建“政策引领—校企协同—竞赛驱动”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以“车间即课堂、师傅即教师”的实景教学模式和“订单式”培养,实现技能人才培育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

西双版纳州总工会联合州教育体育局与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打造“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培训基地,开设傣族织锦、普洱茶工艺等非遗课程,年培训传统手工艺人才超千人。与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携手,聚焦“边境贸易+跨境服务”技能提升,开设跨境物流、电子商务等特色课程,助力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其中,该校“工匠学院”培养的老挝学生中,约7%进入老挝各级党政机关,18%入职中老铁路有限公司等中资企业,15%赴中国高校深造。

此外,西双版纳州总工会采取“工匠学院+重点产业链企业”模式,联合建设“产学研”实训基地。例如,将西双版某汽修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孵化为实训基地,并依托该基地与老挝乌多姆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通过“送人才、送设备、送技术”的“保姆式”服务,为老挝师生开展汽修技能培训,已组织3场培训覆盖200余人次。该基地计划每年为老挝培养不少于500名持中国汽车维修工证的专业人才,助力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工匠精神铸魂: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西双版纳州将弘扬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核心,融入“工匠学院”建设全链条,形成“三室一站”立体创新矩阵。目前,全州已建成覆盖州、县、重点企业的23个创新工作室(含劳模、工匠、职工三类)和1个技师工作站,既作为技术攻关“尖刀班”,也成为工匠精神传承“播种机”。

同时,该州持续加大先进典型挖掘与表彰力度,累计评选出国家级、省级劳模113名、州级劳模352名,“云岭工匠”1名、州级“雨林工匠”60名。同时,创新性将“大思政课”引入“工匠学院”,邀请劳模、工匠等走上讲台,以身边故事具象化工匠精神,激励学员精进技能。

西双版纳州发挥劳模工匠“头雁效应”,开展“传帮带”及技术革新项目,构建“精神传承+技能提升”双轮驱动机制,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氛围,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如今,西双版纳“工匠学院”培养的不仅是高技能工人,更是具备国际视野的“现代工匠”。他们所承载的工匠精神,正成为连接中老、辐射东南亚,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互利共赢的宝贵财富和发展引擎。(李叶)

来源:西双版纳州总工会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