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师宗:“三维助农”绘就富民兴村新图景

小暑时节,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葵山镇黎家坝村的茭白基地里,村民卢国生一边指挥采收,一边算起了“增收账”:“我在基地当管理员,一年能挣五六万,再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日子比以前宽裕多了。”在葵山镇的46个村民小组中,像卢国生这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还有很多。这份稳稳的幸福,得益于该镇“稳基础、强特色”的产业布局思路。
面对人多地少、产业多样的现实挑战,师宗县葵山镇创新探索“三维助农”模式,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激活发展要素,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师宗县葵山镇黎家坝村茭白基地。
产业兴旺在延链。葵山镇投入970万元沪滇资金于马湾村蚕桑产业,建起标准化桑园与现代化加工车间,打造高标农田,惠及7村2万余人,以“三链同构”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 +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创新机制,让村民拿租金、挣薪金、享分红。以马湾蚕桑合作社为例,“四统一分”模式下,土地流转价达1700 元/亩,务工日均收入120 元,村集体每亩增收 150 元,实现多方共赢。
2025年初,葵山镇还全力打造千亩小麦示范区和500亩油菜样板田,推动农业向绿色化、集约化迈进。
师宗县葵山镇大棚蔬菜产业。
如果说产业布局是“骨架”,产业链条是“血脉”,那么品牌打造和主体培育就是激活发展的“神经末梢”。近年来,葵山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已有23家合作社茁壮成长,“葵山面条”“温泉鸭蛋”等品牌先后获得绿色认证。更值得一提的是,三产融合带来了“乘数效应”——冒水洞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年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马厂村深挖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带动村民年增收20余万元。
在这些成功案例的示范带动下,近三年来,葵山镇新增市场主体610户,45家企业纷纷落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葵山模式的核心在于系统性思维。”葵山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平延杰介绍,“通过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生态,纵深贯通提升价值链,关键节点激活要素流动,三维协同破解小农分散化与市场集约化的矛盾,有效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蔬菜作为传统主导产业,通过科学轮作年种植超5万亩,2024年带动农户增收5600余万元。9400亩桑园则托起了780户蚕农的“致富梦”,户均增收达5.65万元。万寿菊、番茄、道地药材等特色作物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真正让“土特产”变成了“金疙瘩”。
如今的师宗县葵山镇,农业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季亚仙、窦盛根、丁柔 文/图)
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