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华:菌山承包 “包”增收

凌晨4点,薄雾未散,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罗武庄乡臧当村村民罗增山已打着手电筒,开启了一天的采菌日常。手电光扫过湿润的林地,几朵肥厚的牛肝菌、鲜艳的大红菌便映入眼帘。“今年这片900亩菌山,承包费交了9万元,现下菌期还未过半,仅松茸和大红菌就卖了6万元!”罗增山抹了把汗,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
多年前,这样的收入是罗增山不敢想的。“以前菌子不分山,哪里都能采,菌农们争相采菌,童菌都不放过,菌子越采越少,最少的一年,村里有三分之二的菌农采一季菌子,收入不到千元。”他说。
菌农采摘到的松茸。马弋雯摄
罗武庄乡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近60%,林地资源丰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野生菌资源。看着日渐减少的菌资源,2020年,罗武庄乡创新提出了“菌农包菌山”模式,通过“公开竞标、承包到户、科学管护”开启菌山承包经营机制。
承包户们严格按照乡里制定的《封山育林育菌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进行管护,落实“统一管理、有效保护、限额采集”要求。通过禁止“杀鸡取卵”式采集,实施松茸、牛肝菌等名贵菌种的人工促繁技术,野生菌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
菌山承包能挣到钱吗?臧当村自苦么小组的罗绍兴给算了一笔账:“我承包了1100余亩菌山,一年的承包费是8万元。现在大红菌、牛肝菌、松茸就采了700公斤,收入5万余元。看这个势头,全年收入预计能突破15万元,比出去打工划算。”
菌山流转,原本的菌农收入怎么来?臧当村党总支书记罗海兴介绍:“菌农将自家菌山流转出去,直接获取流转租金,空闲时到菌山打工,领取工资报酬。同时,村里还引进了食用菌种植等企业,‘家门口’就能务工,综合算下来,户均增收在5000元左右。”
菌山承包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更激发了群众守护青山绿水的自觉性。“林子护好了,菌子才长得好,这是个良性循环。”罗增山说。罗武庄乡正将野生菌产业作为林下经济体系的关键一环,与中药材种植、特色林果等协同推进,打造“四季有产出、年年能增收”的“金山银山”。
封山育菌,育出菌山增收致富路。罗武庄乡的菌山承包只是南华县封山育菌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南华县已推广封山育菌200余万亩,推广以松茸、牛肝菌、大红菇等野生菌为主的菌山承包经营54万亩,建成野生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17个8140亩。2024年,仅罗武庄乡就有2万亩林地纳入封山育菌范围,推广菌山承包1.2万余亩,收取承包费用33万元,野生菌产量提升25%,带动全乡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达8000万元。(马弋雯、代建)
来源:南华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