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药材换来“甜”日子

七月的鲁甸村,阳光正好。田间地头,十几名工人正弯腰给附子苗浇水。水珠在绿叶上打转,折射出七彩光芒。“这批苗去年十一月栽的,现在正是关键期。”一名务工人员边忙活边说。
鲁甸村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距县城150余公里,开车需要三个多小时。这里地处高寒山区,海拔在2100米至3910米之间,每年霜期长达180天左右,适宜中药材种植。
玉龙县鲁甸山芸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里摆放着的中药材干品。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近年来,鲁甸乡大力发展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让当地成为远近闻名的“云药之乡”。目前,全乡约90%的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品种包括秦艽、木香、滇重楼等50余种,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农户们靠种植“苦药材”,过上了“甜日子”。
玉龙县鲁甸山芸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种植中药材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在鲁甸乡有中药材种植基地6000余亩,覆盖5个行政村。
42岁的和振全是该企业负责人。这位土生土长的鲁甸人,大学毕业后在老家开药房,2007年开始接触中药材种植,2010年正式创办公司。“我们这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就是缺销路。”谈及创业初衷,他坦言:“就想把大伙种植的药材卖到山外去。”
创业初期,和振全带着两名伙伴,拖着装满药材样品的行李箱,跑遍全国各大药材市场。“最难忘的是去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市场太大了,我们人生地不熟,完全摸不着门道。”和振全笑着回忆:“后来我们决定加印传单,三个人分头发。从上午9点忙到下午5点,连午饭都顾不上吃,总算把市场跑了个遍。”
效果立竿见影。和振全没想到,次日转战其他市场的路上,电话就响个不停。“木香基地在哪儿?”“秦艽什么价?”和振全一路都在接电话。
如今,公司已发展壮大,在玉龙县拥有中药材种植基地1.2万余亩,带动农户种植3万余亩。去年公司销售中药材7000余吨,销售额达9800余万元。
玉龙县鲁甸山芸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里摆放着的中药材干品。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随着公司发展,和振全意识到,单纯靠中药材种植难以掌握市场主导权。于是,公司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中药材产地冷链仓储车间,预计年底完工。“以前中药材只能常温储存一两个月,现在能满足客户阶段性要货需求。”他说。
建设过程中资金一度紧张。正当焦头烂额时,中国工商银行玉龙支行伸出援手,提供300万元经营性贷款,解了燃眉之急。“门槛低、纯信用、放贷快、利息低、服务好。”说起这次贷款经历,和振全赞不绝口:“从申请到放贷,只用了一周时间。”
展望未来,和振全信心满满:“作为县里中药材产业的龙头企业,我们要继续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让更多乡亲靠种植‘苦药材’过上好日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