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反馈和延迟满足(人民论坛)

不少基层干部有这样的感受:有些事,连夜传达、迅速落实,群众有获得感,自己也有成就感;有些事,则需要久久为功,虽然一直在努力,却似乎短时间看不到实质性改进,有时难免心生沮丧。
心理学上,有即时反馈和延迟满足的说法,可以拿来抚平这种心理波动。即时反馈,讲究马上就办,追求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延迟满足,则笃信“功到自然成”,路一步步走、事一件件办,在积累中形成胜势。
两种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存在纯然的好坏之分。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既有线长面广的系统性工作,也有急难险重的快速反应要求,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位,需要讲究时、度、效的统一,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如何协同好即时反馈与延迟满足的问题。
兵贵神速,机会往往稍纵即逝。从科技创新出手,到产业布局落子,再到项目施工推进,很多方面的工作慢不得也等不得,只有主动出击,才有可能占得先机和主动权。特别是滚石上山、逆水行舟的关口,必须有那么一股子紧迫感,抢时间、赶进度、要成效,“看准了就抓紧干”。
即时反馈,不是急躁冒失,而是要抓住时机、果断出手,快刀斩乱麻,打开新局面。民营经济促进法甫一施行,多地迅速出台新政新举,从增量信贷供给到优化行政审批再到整治趋利性执法,企业实实在在得实惠。从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到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再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些事关民生福祉的工作,必须说了就要干、干了就要干好,以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让群众可感可及,才能达到增强信心、凝聚共识的效果。
但并不是所有工作都能一步到位,就拿整治“四风”问题来说,重拳出击、露头就打,短时间内成效不凡,但因其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再看提振消费,政策刺激是一方面,关键还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让老百姓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从化风成俗,到发展升级,都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由此而言,延迟满足绝不是“撂挑子”,而是掌握“节奏感”,驰而不息,步步为营。在谈到如何抓落实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钉钉子精神有个形象比喻:“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一锤又一锤,一下又一下,反复用力、绵绵用劲,才能钉扎实、钉牢靠。
在发展层面,延迟满足还蕴含着一种谋定而后动的智慧。不是什么热就搞什么,也不是什么都自己干、搞重复建设,而是要心中有数、稳中有进,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就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搞建设,防止不按规律办事的政绩冲动、竭泽而渔唯GDP的数字冲动、只追风口不顾基本盘的产业冲动,防止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倾向,避免“内卷式”竞争。
即时反馈与延迟满足,照见政绩观,折射新理念,要下“绣花功”。有“一竿子插到底”的魄力,也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工作实绩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审视和群众评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