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签下保密协议,小俞轻轻拉开椅子坐下,见对面的来访者埋着头,他轻声问:“需不需要一杯水?”
灰棕色窗帘隔绝了窗外光线,暖黄的灯温柔洒在桌上,在这个私密安静的空间,来访者握着温暖的水杯,声音轻细,开始断断续续倾诉。
50分钟后,咨询室的门被推开,来访者走了出来,脚步声比来时轻快许多。
小俞今年大二,是云南财经职业学院的心理倾听员,接待的正是与他同龄的校友。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除专业咨询师外,还有17名和他一样的倾听员。而这样的场景,每周都会在咨询室上演。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文化墙。人民网 尹馨摄
去年,看到学校贴出的“朋辈倾听员”招聘启事,小俞毫不犹豫投了简历。经过简历筛选、测试、面试,他终于如愿坐进了心理倾听员的培训教室。“倾听不是审判,而是‘看见’情绪,需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到别人身上。”培训中,老师的话语让小俞印象深刻。
经过半年培训,小俞正式上岗,成为一名“朋辈倾听员”。从紧张、拘谨的初次接待,到如今能自然递上纸巾说“听起来你当时很委屈”,一年来,他的成长藏在每个细节里。
一年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小鑫与小俞做了同样的选择,但她比小俞更早接触心理工作。
大一就担任心理委员的小鑫,需要定期组织心理班会,日常还得留意班级同学的情绪,发现异常得及时向老师反映。这段经历让她对倾听员岗位充满好奇,于是去年看到招聘就立刻报了名。
“心理委员也接受培训,但倾听员更加专业。”小鑫说,成为倾听员让自己有了新奇的体验,能真切感受到来自他人的信任。
心理倾听员培训。云南财经职业学院供图
每周的心理倾听员培训是小鑫最期待的时光。
培训室内,十几张绿色小桌围成同心圆,参训者两两对坐模拟处理人际矛盾、学业压力等场景。指导老师龙婷穿梭其间,时而驻足指导:“心理倾听员需要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往往更愿意向同龄人倾诉。”作为云南财经职业学院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龙婷深谙学生的心理特性。如今,龙婷除了负责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外,还需要给心理委员和倾听员进行培训,为他们搭建成长的阶梯。
“因为心理委员都是没有专业知识、没有基础的学生,但倾听员的工作需要承担较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在筛选和培训中更加细致。”龙婷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将学生常见问题进行总结,结合心理专业知识教授学生。
“培训中我们还会教他们如何有效保护自己,如何不过多干涉同学隐私,倾听是有界限的。”这两年,根据实际情况,龙婷也在不断优化着培训内容:新增“一对一深度访谈”环节,根据每位学员的访谈反馈,动态调整课程。
心理咨询室。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几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202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实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写入10件惠民实事,计划今年将覆盖学生和青少年不少于100万人次。与此同时,今年2月,云南省开通了首条“12356”心理热线,提供24小时全天候免费的专业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
“身心健康是成长的基础,同辈的作用很重要,能更早发现和解决一些学生们简单和早期的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团委书记王俊奇介绍,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牵引,建设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开展系列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在学生群体中建立了心理委员和心理倾听员队伍,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常态化。
同学们在心理嘉年华上参加活动。云南财经职业学院供图
“别人敞开心扉向你倾诉,很有成就感,能够帮助到他人,自己也很开心。”小俞现在多了个身份——校心理协会副会长,他发现在倾听别人时,也开始‘听见’了自己。
小鑫同样从倾听员工作中收获颇丰,她把培训中学到的沟通技巧融入日常生活,原本羞涩的她也开始主动与他人交流。
大一的雅妮正在参加倾听员培训。“想从现实这本‘人际错题集’中找到不断成长的方法。”阳光下,窗外绿植生机盎然、蓬勃生长,雅妮期待着,明年此时,能像学长学姐那样,用倾听温暖同龄人的心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