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财经

红河开远:科技赋能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2025年06月17日15:56 |
小字号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各企业积极应用科技创新,将无人机巡检、人员定位、智能监测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入生产管理各环节,不仅大幅提升了巡检效率、规避人工操作风险,还通过构建智能化监测体系,为安全生产筑牢科技防线,推动工业生产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

在云南某红磷化工有限公司厂区,一架无人机按照设定航线有序飞行,对厂区管道、电路等设备等进行全方位巡检。

云南云天化红磷化工有限公司总控室-张兴摄-2025年6月13日

云南某红磷化工有限公司总控室。张兴摄

“人工巡检耗时耗力,有些隐患发现不了,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能快速精准发现设备隐患,效率提升数倍。”该公司生产维保中心电气项目部项目经理李高桥说。

数字化、智能化运用让数据及时精准,报警提示功能把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使作业人员有更充裕的时间对现场进行风险管控,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

人员定位系统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每位员工佩戴定位终端,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后台,可实时掌握人员位置、行动轨迹,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迅速锁定人员位置并展开救援。

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布沼坝露天矿-国福祥摄-2025年6月13日

云南某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某露天煤矿矿区。国福祥摄

在云南某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某露天煤矿矿区,M350 RTK无人机在矿区上空盘旋,机上搭载L2激光雷达正在对矿区边坡和开采区域进行现状地表模型扫描测绘。

“无人机+激光雷达”的组合以高效率、高精度、强穿透力的特性,解决了露天煤矿地形复杂区域人工无法到达、巡检低效、隐患隐蔽等痛点,推动矿山开采管理从“人工测量”向“智能自动扫描”转型,成为露天煤矿测绘、安全监测的核心工具。

“以前人工巡查及测量需要6人7天才可完成,使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后只需要2人2天即可完成,显著提升了矿山测绘及边坡巡查的效率及精度。”该公司某露天矿分公司地测部部长刘启介绍。

此外,边坡雷达系统也是矿山边坡安全的“守护者”。该系统具备全天候不间断自动监测、非接触式监测、高精度、高分辨率、监测范围大等优势,通过雷达波对边坡进行扫描,持续监测边坡位移、变形等情况,一旦数据出现异常,系统立即发出警报。

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M350-RTK无人机巡视-张兴摄-2025年6月13日

M350-RTK无人机巡视。张兴摄

边坡雷达技术的引入,使布沼坝露天矿监测手段实现了从原有的“点、线”监测到面域式监测的重大飞跃,扩大了整体监测覆盖范围,提升发现灾害苗头的及时性和判断风险的准确性,为边坡安全构筑了一道科技屏障。

目前,该露天矿已经建立由地表位移监测、地下岩移监测、卫星遥感监测、边坡雷达监测等多种技术组成的边坡监测预警系统,为边坡安全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撑,能够实时、全面掌握边坡动态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露天矿边坡监测预警系统投入15年以来,成功监测预警多次边坡险情,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实现连续23年无重伤事故、24年无死亡事故。(张兴、国福祥、李雪琼)

来源:开远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