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宁洱厚植团结根脉 誓词碑精神浸润童心

中老铁路不仅是联通中国和老挝的“黄金通道”,更是促进沿线民族团结、深化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在滇南大地铺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壮丽画卷。
在云南省宁洱县,各中小学校以创新教育为笔,以誓词碑精神为墨,引领青少年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的火种在新时代征程上熠熠生辉。
“我们共同的名字是什么?”
“中国人!”
在宁洱县民族团结实验小学的"文化长廊"里,这样的问答声此起彼伏。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打造"何为中国""团结飞行棋""诗歌诵读"等沉浸式教育场景,将当地革命历史、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文化内涵与办学理念有机融合。师生们漫步长廊,在互动体验中感悟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核。从历史脉络到现代传承,"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如春风化雨,深深浸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这一特色教育模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寓教于乐中生根发芽。
作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诞生地,宁洱县将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深植教育实践。2024年9月至10月,宁洱县民族团结实验小学与宁洱镇一小的学生们搭乘中老铁路列车,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团结宣讲。依托中老铁路作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的优势,小宣讲员们在列车车厢、车站候车厅以及昆明市多所学校,生动讲述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感人故事。清脆的童声伴随着列车行进,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理念沿着铁轨一路传递,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誓词碑精神的传承人。”宁洱县民族团结实验小学教师李娟的话语,道出了教育者的初心。“续写好誓词碑故事,争创民族团结示范校。引导孩子们时刻谨记‘我们都是中国人’,人人争当誓词碑精神的‘小传承人’,坚定信心,将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如今,宁洱县各中小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构建起多元化课程体系: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堂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小手拉大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活动丰富教育内涵。
更值得期待的是,一支由多民族成员组成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宣讲团”正在筹建。他们将牢记嘱托,循着“开放包容·中老铁路交融之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深入开展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文化IP宣传推介系列活动,让誓词碑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团’是携手同心,‘结’是共筑梦想。‘团结’就是大家心手相连,共创繁荣富强。”学生钱黎馨的理解,道出了万千青少年的心声。宁洱县以誓词碑精神为纽带,凝聚县内各族人民的奋斗热情,让中华民族共同体信念如参天大树,在云岭大地深深扎根、枝繁叶茂。(杨媚、明配英、刘梦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