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鲁甸:畅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左肩疼痛有10来天了,手抬不起来,来这里治疗第三天就感到明显好转。”端午节前,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茨院乡村民邓国粉因身体不适,到乡卫生院中医馆治疗。“我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没想到经过几次治疗后,效果很明显,手也抬得起来了。”邓国粉高兴地说。
近年来,鲁甸县茨院乡卫生院着力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优势,通过引进先进中医设备、开展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优化诊疗流程等举措,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推动中医馆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馆,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
据茨院乡卫生院院长马玉红介绍,中医馆平均每天有40至50人前来诊疗。2024年,中医药服务38623人次,占全院总诊疗人次的49.9%;中医处方(含中药饮片、中成药)71812份,占全院处方总数的46.53%。
“家门口”的优质中医药服务,不仅使当地群众的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还减轻了农村群众的就医支出。茨院乡茨院村6组的村民冯女士,在入院检查后确诊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医生采取“针刀松解+穴位贴敷+火罐+中药塌渍”等综合治疗手段,经过3天的治疗,其症状明显减轻。冯女士说:“现在乡里开设了中医馆,让我们花最少的钱,就能在‘家门口’看好病。”
茨院乡卫生院中医馆医生为群众诊脉。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关键是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目前,该中医馆有中医执业医师5名、助理医师1名。“我们通过‘三培养’模式,采取‘请进来帮扶、送出去学习’的方式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中医馆负责人说。
“结合医院实际,我们逐步推进并落实传承创新并举、中西医并重的行动规划,加强中医内涵建设,按照省级示范中医馆建设要求,对中医馆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新增诊疗设备,助力中医馆发挥诊疗优势。”马玉红介绍,目前中医馆配备有颈腰椎牵引器、中频治疗仪、中药透药机、便携式彩超、电针仪、煎药机等设备,设有康复室、贴敷室、艾灸室、煎药室、中药房等功能室,能开展多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
据悉,昭通市目前已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覆盖,让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加通畅,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看上好中医”的需求,不仅助力“首诊在基层”,还为基层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叶利民、唐远昭、解丽美玲 文/图)
来源: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