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特派团赋能云南大关茶产业重焕生机

5月23日至25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关茶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考察验收会在云南大关召开,课题成果顺利通过验收。此次验收既是对课题成果的全面检验,也是国家科技特派团助力大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见证。
在现场考察及新品品鉴中,专家组对“大关翠贡南红”高度评价。该产品以独特花果香和甜醇鲜爽滋味形成鲜明风格,曾获第十六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云茶产品”、两岸斗茶茶王赛“云南红茶组优质奖”,展现强劲市场竞争力。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国家科技特派团三年来对大关茶产业的深耕。
专家组现场评议。
2022年,中组部牵头从多家单位选派专家组成科技特派团,开展为期3年帮扶。特派团团长、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吕才有带领团队深入调研,精准锁定大关茶树品种退化、土壤贫瘠、管理技术短板等,围绕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良种推广、装备研发、产品创新及技术培训等工作。
吕才有介绍,团队在开发传统翠华贡茶绿茶基础上,拓展红茶、白茶领域,通过新技术与新品种搭配,研发出高香红茶,契合市场需求,助力大关茶叶重焕生机。
作为课题重要实施主体,云南翠贡茶业曾面临茶园管理粗放、加工能力薄弱困境。在特派团帮扶下,企业建成翠贡茶园示范基地,推出特色新品,创新“茶园+生态种养+茶旅观光”模式,带动周边茶园升级改造,吸纳150名村民参与生产。企业加工能力从1500吨提升至2000吨,销售收入从2022年150万增至2024年460万,茶庄园初具规模。
三年来,特派团在大关建设4个茶叶生产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通过科学引种、基因改良优化品种结构,开展“理论+实操”技术培训42场次,培养产业人才2650人次,打造30人核心骨干技术员队伍,完成品种、生态、加工等多维度提质增效目标。
对品鉴茶叶进行称重。
大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徐天禄介绍,全县现有茶园5.2万亩。2022年,茶叶产量达到220吨,产值4000万元。预计到2025年,茶叶产量将提升至295吨,产值增至6300万元。这一显著增长,离不开国家科技特派团的全方位帮扶。(胡声宇 文/图)
来源: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