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华彝绣再次惊艳世界

“沙特的代购订单量激增,沿海城市长期合作的企业也追加了订单,我们的绣娘都在忙着赶制绣品。”参加完5月13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外交区文化宫举办的“彩云之南·遗世瑰宝”云南世界遗产图片展暨“茶和天下·雅集”文化交流活动的丁兰英,刚返回家乡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便马不停蹄地加入了赶制彝绣订单的队伍。
丁兰英在活动上推介彝绣。南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说起南华彝绣走进沙特的经历,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省级传承人丁兰英开心地说:“此次交流活动,我带着南华彝绣6个系列68个单品参加了非遗技艺展示,让世界感受到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这并不是南华彝绣第一次走出大山。早在2016年,在南华县委、县政府和东南大学等单位的帮助下,南华彝绣便登上了北京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舞台;2019年、2023年更是先后走出国门,成功亮相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特别是以楚雄绿孔雀为主要元素的“绿羽仙踪”、融合福建妈祖文化的“福来云往”,以及联名东南大学等开发的6大系列260个种类800多款绣品畅销国内外市场,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让绣品走出了“深闺”。
和南华彝绣一起走出“深闺”的还有丁兰英。丁兰英出生于南华县红土坡镇的一个彝族刺绣世家。8岁时,她便跟随母亲学习刺绣,16岁开始摆地摊售卖绣品。2014年,外出务工返乡的丁兰英开启创业之路,注册成立公司,并逐步发展成为楚雄州彝绣产业的龙头企业。
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彝绣作品。南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不只丁兰英,为促进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多年来,南华县持续实施绣娘技艺提升工程,建立彝绣人才资源库,在东南大学的帮扶下建成“至善彝绣馆”,从技艺传承、绣娘培养、市场开拓、文化交流等多方面深挖彝绣潜力,搭建“公司+合作社+绣娘+订单”的发展模式,实现彝绣“销售、流通、市场”的有效联动。
2024年,南华彝绣产值突破1.18亿元,带动5600余名彝绣能手及109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家门口的就业车间”让高级绣娘月收入突破8000元,更多留守妇女通过彝绣实现了“带着娃、绣着花、养着家”的美好生活愿景。(杨霞)
来源:南华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