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时政

对话公安局长——擦亮云南公安新型警务“金名片”系列访谈

昭通公安:以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深化基层社会治理

2025年05月21日10:50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云南省公安机关围绕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新技术装备、新管理体系,探索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提供坚强安全保障。5月20日起,云南省公安厅、人民网云南频道联合推出“对话公安局长——擦亮云南公安新型警务‘金名片’系列访谈”,邀请州(市)公安局局长介绍各地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经验成效。

本期专访昭通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娄东,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对话公安局长——擦亮云南公安新型警务‘金名片’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娄东。娄局长,您好!

娄东: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娄局长,最近我了解到,昭通公安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推出了系列创新举措,请您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具体措施?成效如何?

娄东:全国、全省公安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昭通公安聚焦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特别是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这一目标任务,边探索、边实践、边提升,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其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就是其中一项最主要的举措。

我们首先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了近十年来全市社会治安的规律、特点,以此找准不足、找出症结、研究一些具体化的措施,以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取得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命案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命案发案数降至了27年有数据查询统计以来的最低点。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伤亡人数连续5年同比大幅下降,特别是近三年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盗抢骗”案件下降57%。其中:群众最深恶痛绝的电诈案件下降50%;刑事案件破案数、治安案件查处率分别提升到了71%和97%,八类严重暴力刑事犯罪的破案率也从75%提升至96%。

访谈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访谈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主持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好成绩离不开好做法,好做法需要好的理念。把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昭通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昭通市公安局党委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娄东:昭通市公安局党委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和全面领导,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深化、内化、转化,贯穿在系统推动治理能力和整体工作深层变革、提档升级的实践中。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树牢和践行融合共治的理念。昭通市公安局党委积极争取,主动汇报,推动市直各个部门形成一个共建共治的合力。在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5”的工作机制下,组建覆盖基层的近万名村社干部、驻村干部、基层治理专干和一村一义警“四支队伍”,实现基层治理力量结构性重组。

二是树牢和践行民意引领的理念。我们把社情民意作为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风向标”,常态化开展警民座谈、警媒联动、警律沟通、警企共建的活动,开门纳谏、广听谏言、众智众谋,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以无命案、无性侵、无两抢、无电诈、无亡人道路事故、无毒品和队伍零违纪违法“六无一零”为目标,精准实施打击整治和专项攻坚。

第三,树牢和践行忠诚担当的理念。我们明确提出“把对党绝对忠诚锻造成昭通公安最鲜明的政治品格”,组织开展“过硬队伍塑造年”等行动,通过严优并举、育警筑魂,教育引导全警“把公安工作这个职业当成公安事业来干”。通过努力,涌现出了“”全国巾帼文明岗”经侦三大队、“白头刑警”张成伦等一批先进典型,锻造了过硬公安铁军。

把这些理念贯穿到推动全市公安工作的始终,着力解决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面树立与基层实际相符、与警务实战相适应的新警务理念,为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主持人:群众工作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核心要素。昭通公安在开展群防群治,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呢?

娄东:我们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放在根本的位置,按照“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的思路,在工作中“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采取“小切口大纵深”的办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见行见效。

一是在全市推行“一村一义警”,努力打造前端“感知网”。为了切实打通公安机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维护治安稳定的神经末梢,提升矛盾风险敏锐感知和预警预知的能力,按照“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每个社区配备2名”的标准,在全市选拔配置了1988名“义警”,同时为他们配备了一些必要的装备,让他们参与到矛盾化解、宣传劝导和邻里守望这些基层工作当中,构建起社会治安治理的“第一防控力量”。今年以来,1988名“义警”参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000余起,协助抓获或控制犯罪嫌疑人500余名,初步实现了社区警务引领基层治理、基层治理反哺社区警务的良性循环。

第二个方面,推行“一城一骑警”,建设一支快反骑警队。如何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快反处置能力,是长期制约昭通治安防控工作的瓶颈性问题。2023年以来,昭通市公安局在全市11个县市区,特别是主城区组建了12支300余人的骑警队,实现了“屯警街面、动中巡备、一警多能”的作用。这些骑警队员24小时对繁华街区、人员密集场所、治安复杂区域开展巡逻防范,对城区的巡防力量进行有效串联、高峰时间警务需求有力补充和突发案件警情快速响应。骑警队组建以来,发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万起,纠正交通违法14.4万起,服务群众将近5万人次,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明显提升。昭通骑警已成为守护城区治安、守卫群众安宁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第三,针对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突出问题,推行“一路一良策”,筑牢安全“防护墙”。针对道路情况复杂、恶劣天气影响等方面因素,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道路实施“一路一策”安全管理,全面推行“五必办”措施:群众“红白喜事”,社区民警、“义警”到场提示提醒必办;农村派出所每日查处交通违法必办;各个治安卡点严查交通违法和安全隐患必办;发生亡人道路交通事故复盘隐患、整改整治必办;全市400多个冰凌、雨雪路段提前抛洒融雪剂、多方联动保安全必办。通过这些措施,全市的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呈现了一个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今年以来,昭通市亡人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同比下降50%、46%。

访谈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访谈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主持人:刚才娄局长对昭通市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作了系统介绍,应该说措施实、效果好。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正积极探索和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打造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下步工作中,昭通公安有哪些计划和打算?

娄东: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一个时代课题。昭通市公安局将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一是围绕“人”这一核心,大力加强专业化建设,深入实施“70后”“80后”“90后”的干部培养,特别是“00后墩苗”工程,采取“薪火传承·师徒结对”、小班制专业化培训这些措施来全面提升和培养民警能力和素质。二是围绕“机制”这一关键,系统性构建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为龙头的“1+5+N”体系,全面优化现有的组织架构、工作模式和运转流程,推动安保维稳工作的体系特别是质效迭代升级。三是围绕“大数据”,深入实施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加大新装备、新技术的配备,持续组织开展应用系统自主研发和扩能升级,深化大数据赋能实战。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娄局长的精彩介绍,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娄东:谢谢。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