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你们有理有据,调查得这么清楚,我都听明白了,心里也舒坦多了。"日前,李某终于在息诉息访承诺书上郑重签名。在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勤丰镇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这起持续近16年的重复信访积案终得化解。
原来,从2009年开始,李某频繁反映土地整改后自家土地未分足,并实名举报村组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在日复一日"讨公道"过程中,李某内心逐渐形成"村里处处有问题"的"心结"。今年2月,勤丰镇坚持解决问题与疏导情绪双向发力,在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构建"上下联动、条块协同"工作格局,镇村组三级组建工作专班,对李某信访积案开展专项攻坚化解。
"这个问题,我记下了,一定尽快给您答复。"在邻居和亲属的协调下,工作组与李某进行多次推心置腹的谈心谈话,了解到其核心诉求是担忧集体土地流失和公平正义问题。工作组适时肯定其维权初衷,通过电话沟通、入户走访等方式,逐步打破多年沟通壁垒,重新赢得李某信任。
追溯16年前的"旧账"困难重重。工作人员理清思路,按"整理原始账册、查阅纪委查办记录、现场实地勘查测量、寻访关键证人还原事实"四步工作法深入调查。经过半个多月走访取证,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李大伯,原先村组认定您'管理不善导致土地流失'的结论不实,但您反映原村组长多分土地的问题也不属实——那是其亲属十多年前交由他代管耕种的,这些是原始凭证和证人证言。"看着工作人员手中装订成册的勘查记录和证人笔录,李某最终认可了处置结果。
为彻底解开信访人"心结",工作组决定通过子女"搭梯子"。找到李某的两个女儿,在析法释理的同时,引导她们换位思考。考虑到李某家庭实际困难,工作组依据政策规定承诺给予关怀帮扶。"我们一直对'管理不善'的结论不服气,现在事实清楚了,父母的工作我们来做。"李某的大女儿感慨地说。5月13日,李某在子女陪同下,来到勤丰镇综治中心签订调解协议。至此,这起"马拉松"式的信访终于画上句号。
勤丰镇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对重复访、常年未决的疑难案件,我们严格落实'一案一专班'制度,坚持'如我在访'的工作理念,融合法理情分析研判,靶向解决问题,推动信访积案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来源:楚雄州委政法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