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关键 真抓实干
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专题深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边疆治理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边疆地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关键要在壮大工业经济上求发展,在发挥比较优势上谋出路,在对接国家战略上做实功,在优化城市建设上谱新篇。
壮大工业经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壮大工业经济、提升工业化水平,可以带动农业进步和服务业发展,带动土地增值和城镇化建设,带动劳动力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一些边疆地区,由于工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反哺农业、助力服务业,难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使得边疆地区青壮劳动力不得不外出谋生,其创造的财富不仅大多留在边疆地区以外的城市消费,还会进一步加剧边疆地区人口老龄化、消费市场萎缩、劳动力市场紧缩等问题,使得投资和创新的动力随之减弱,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限制。破解这一难题,就要因地制宜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地区发展新动能,让边疆地区真正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热土。
发挥比较优势。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市场。从国内市场看,我国人口和消费市场集中在内地。边疆地区的商品销往内地,物流成本较高,与内地同类商品相比缺乏竞争优势。比如,西藏牧业资源丰富,但是肉奶等农畜产品在内地的销售量却不大,其资源禀赋难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从国际市场看,边疆地区的商品想要到达海外市场,物流成本比沿海地区高很多,市场竞争力就比沿海地区低,难以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甚至可能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恶性循环。我国边疆地区曾经因为市场的制约,在发展加工增值、延伸产业链条、壮大工业经济、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因此,边疆地区只有依托自身条件禀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畅通物流渠道、降低物流成本,发挥比较优势,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才能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对接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边疆地区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比如,2024年,云南省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5.1%,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13.6%;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4351.1亿元,同比增长21.8%,高于全国总体增速16.8个百分点。同时要看到,一些边疆地区的转口贸易虽然大增,出口加工却是缓升。如若不能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锚定海外市场,承接内地产能,发展出口加工,就可能失去难得的发展机遇。边疆地区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经济交流合作,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才能更好推动国家经济繁荣、更好实现自身经济发展。
优化城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边疆地区工业发展同样需要现代城市托举。现代工业的集聚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对于城市建设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我国一些边疆地区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统”的力度不大,为了兼顾各地市的发展,在规划城镇化建设时力求面面俱到,反而失去重点;“合”的程度不高,在城镇化建设中难以发挥协同效应。这就可能造成城市建设资源分散,导致大城市发展不充分,产业支撑能力不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只有根据边疆地区禀赋条件、发展潜力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充分发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集成效应,才能为城市建设注入持久活力,为工业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