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定格的瞬间,领略白衣天使的风采

2025年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白衣天使是守护生命的光,是给予希望的力量。这些实拍的瞬间,将带你领略白衣天使们的动人风采,感受他们默默付出的温暖与伟大。
姜爱正在给小宝宝做护理。
姜爱,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儿科护士。她就像个“超级奶妈”,把每一个提早降临的小天使当作自己的宝宝一样照顾。每一个早产宝宝都是小战士,要勇敢地闯过“体温、呼吸、营养、黄疸、感染”五大关。
姜爱和她的同事们就是这些小宝宝的“通关导师”,陪着他们一起“打怪升级”。宝宝身体状态不太稳定的时候,随时都要盯着宝宝,一步都不能离开。
熊燕和小患者合影。
熊燕,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乳腺/普外科护士长、静疗组组长、PICC门诊负责人。照片中,她和一位3岁的肿瘤小患者做出胜利的手势。PICC指的是“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的患者,95%以上都是需要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就是一条独特的“生命线”。
熊燕和同事就是生命线的“护路人”。不但要技术好,还要会“魔法“”。为啥?一些小朋友依从性不好,又哭又闹,根本没法儿维护导管。所以,熊燕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安抚,轻声细语地和小朋友聊天,讲着有趣的小故事......在熊燕的耐心陪伴下,这位小患者每次来医院都很乖,就像被施了魔法。
张如举(中)和同事合影。
张如举,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胸外科临时护理负责人。外科手术病人病情变化快,想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就要更加细心。
一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发现心率、血压都在升高,起初以为这是因为疼痛或者感染导致的。但张如举和同事没有半点马虎,连续几天细心监测观察,终于发现了真正的“元凶”——患者是出现了脑出血。张如举把情况反馈给医生,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
在护理工作所需的细心与耐心上,男护士同样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有84位男护士,个个都是医院护理界的“硬汉”。别看他们身材魁梧,干起活来比绣花还细致,用他们的铁肩膀扛起了护理的重任。
胡珂(左)和患者合影。
胡珂,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器官移植护理技术中心护士。肝移植病人都有两个生日,一个是出生之日,一个是重生之日。这张照片就是胡珂为病人庆祝“重生”的瞬间。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肝胆外科被列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06年至今,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已成功完成526例肝移植手术。而更让胡珂和同事们骄傲的是,他们所护理的肝移植患者中,存活期最长的一位至今已近20年。患者成功移植后,还拥有了一个女儿,而这个孩子,现在也成为了一名ICU护士。
师红梅正在护理小宝宝。
师红梅,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产科副护士长,北院助产士门诊主管护师。20年来,她亲手迎接了上千个新生命的到来。
一次,产房里出现紧急情况,产妇难产,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宝宝和妈妈都会有生命危险。听到紧急呼叫,师红梅和同事飞一样从门诊跑到了产房,整个过程只用了1分多钟。“哇——”一声清脆的啼哭打破了产房的紧张气氛。在师红梅和同事的努力下,宝宝终于安全降生了,妈妈也平安无恙。
一次生死时速的救治,挽救了两条生命,更守护了一个家庭的完整与幸福。想想都知道,那“百米冲刺”的样子,一定很飒!
姚娜和同事们正在学习讨论。
姚娜,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她的工作每天都在忙碌中开始。无论是协调护理团队的工作,还是处理患者的突发状况,她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
姚娜介绍,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有1523名护理人员,工作时间最长的已坚守岗位38年,而最年轻的年仅24岁。输液打针、伤口护理、急救复苏、心理疏导……在每一个与疾病较量的战场上,都有他们的身影。
6张照片,6个瞬间,是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523名护理人员日日夜夜守护病人的缩影。
他们的付出值得礼赞,他们的艰辛也需要被看见。愿每一位白衣天使都被温柔以待,愿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呵护。在“5·12”这个属于护士的节日里,让我们以最真挚的敬意,向所有护理工作者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高研容、叶利民 文/图)
来源: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