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守护 传递温暖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持续开展缅甸灾后防疫工作

防疫队在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专业支持。
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缅甸曼德勒,由中国政府派出的援缅卫生防疫队正在地震灾后安置点持续开展防疫工作。在高温与余震交织的环境中,他们奔走在安置点之间,为受灾群众送去关怀与专业支持。
“身体都还好吗?”“疫苗打了吗?”“水和食物够不够?”在一处临时安置点,防疫队员走进帐篷区,耐心询问群众的健康状况与生活需求。一位名叫内尼钦的受灾人员哽咽地说:“我家房屋的柱子和墙体都裂了,几乎快倒了。”她指着帐篷,感谢中国提供的庇护。帐篷里,整齐摆放着中方援助的钢架床、毛毯和饮水桶。临别时,防疫队员递上纸巾轻声安慰她,她擦着眼泪用中文说:“谢谢。”
“饮水安全是防疫的第一道关。”防疫队员胡小键在现场反复提醒居民,“水源一定要远离人畜粪便和垃圾污染,饮水器具要彻底消毒,喝水一定要烧开。来源不明、有异味的水不能喝,包装不完整的瓶装水也要慎重。”
在安置点不远处的帐篷外,十几位受灾群众正跟随中国心理专家张波婷做蝴蝶双拍动作。张波婷介绍:“面对灾难,很多人会反复回想当时的情景,比如恐惧、惊慌、受伤的瞬间。我们运用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呼吸训练等方法,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她说,有一位老人在接受治疗时脑海里不断浮现地震逃生时摔伤腿的画面,通过引导和训练,情绪逐渐平复。
截至目前,中国援缅卫生防疫队已完成曼德勒4个重点安置点的多轮走访,涵盖病媒监测、环境消杀、采样检测、疫苗接种指导、健康教育和心理调适等内容。队员们编制了12份适用于灾后现场防疫的技术文件,供缅甸卫生部和地方政府使用,并培训缅方公共卫生人员67人。他们还为当地中资企业提供水质检测、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等服务。
防疫队专家赵世文介绍:“我们当中有11位专家参与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防疫工作,9人参与了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的支援任务。17年来,我们经历了国际国内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均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为援助缅甸曼德勒地区灾后防疫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记者 邵琳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