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财经

云南西盟:茶产业升级 绿叶变“金叶”

2025年05月08日09:51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初夏时节,云南西盟佤山满目葱茏,5.31万亩茶叶正吐露新芽,茶园叠翠飘香。近年来,西盟不断夯实茶产业基础,完善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从“靠天吃饭”到“品牌出山”,西盟茶产业走出了一条从原始散种到集约经营、从粗加工到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西盟县的生态茶园。刁弘智摄

西盟县的生态茶园。刁弘智摄

“攥指成拳”破困局

目前正是茶叶采摘的好时节,西盟县力所乡南亢村商烟街的茶园里热闹非凡。茶农娜儿正熟练地采摘着春茶,她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以前种茶,产量上不去,销路也很难找到,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娜儿一边采摘一边说道,现在加入了商烟街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切都不一样咯!

商烟街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扎戈介绍,合作社成立之前,当地茶农各自为战,种植技术参差不齐,茶叶品质难以保证,而且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经常面临滞销的困境。“小散弱的局面必须打破,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合力。”

该合作社成立后,实行统一管理标准。从茶树的种植、管理到采摘,都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流程。合作社定期邀请专家为茶农提供培训,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同时,合作社还统一收购茶农的茶叶,让茶农们不再为销路发愁。“茶叶鲜叶根据市场行情和品质分级定价收购,价格也比以前高了很多。” 周扎戈说。

娜儿深有感触:“现在按照合作社的标准种茶,茶叶质量好了,不愁卖不出去。我家种植的10亩茶地每年能有16000元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进来,不仅提高了收入,还提升了茶农们的种植技术和市场意识。“大家一条心,共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周扎戈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西盟县共建成茶叶初制所67家,其中专业合作社29家,标准化初制所24家,茶叶加工环境和清洁化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全县茶园覆盖7个乡(镇),惠及8238户茶农、31484人。农业产值达1.82亿元,合作社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彻底打破了“小散弱”的困局。

西盟莫窝茶厂负责人挪富盛正在采茶。刁弘智摄

挪富盛正在采茶。刁弘智摄

“点绿成金”提品质

走进西盟莫窝茶厂,阵阵茶香扑鼻而来。莫窝七组村民娜四龙正在茶园里忙碌着,她管理着9亩多的茶园。“以前种茶就是靠经验,也不懂生态种植。”娜四龙笑着说,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和茶厂带着我们建设生态茶园,茶叶的品质越来越好,价格也越来越高。

种下有机茶,黄土能生“金”。在打破茶产业“小散弱”困局后,西盟县并未止步,开始在提升茶叶品质方面发力。西盟县从2014年开始大力建设生态茶园,并同步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工作。

西盟莫窝茶厂负责人挪富盛介绍,生态茶园建设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采用自然农法,杜绝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让茶树在自然的环境中生长。“我们在茶园里种植了各种有益的植物,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还保护了环境。”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盟县的生态茶园建设成效显著,绿色有机认证面积逐年增加。莫窝茶厂目前已取得中国、美国、欧盟的全链条有机认证。这意味着莫窝茶厂的茶叶可以进入国际市场,为茶农们带来更多的收益。莫窝茶厂负责人挪富盛自豪地说:“这不仅是对我们产品质量的认可,更是为茶农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娜四龙也感受到了生态茶园带来的好处:“现在我们的茶叶不愁卖,很多外地的采购商都抢着要,而且价格比普通茶叶高了不少,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生态茶园不仅让茶农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西盟县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24年,西盟县茶园面积达5.34万亩,可采摘面积5.31万亩,累计种植覆荫树111万株,全县累计取得有机认证证书(含有机转换认证证书)的企业有23家,认证面积19593亩(含有机转换认证面积);累计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企业2家,认证面积2922亩,绿色、有机认证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2.1%,茶园多样性复合生态系统初步形成,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西盟永佤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晾晒茶叶。刁弘智摄

西盟永佤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晾晒茶叶。刁弘智摄

“乘势出山”拓版图

山上采茶忙,山下加工忙。春日傍晚,西盟永佤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春茶的生产加工。负责人雷艳香满脸笑容地介绍:“今年春茶季,我们的生产非常繁忙。”

如果说生态茶园建设为西盟茶贴上了“绿色金名片”,那么如何让这张名片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成为撬动产业价值的杠杆?西盟县以品牌化战略破局,将“品质势能”转化为“市场动能”,通过创新研发、渠道拓展和龙头带动,这片深山里的绿叶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我们始终将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放在首位,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工,确保每一片茶叶都能完美展现出西盟茶的独特风味。”雷艳香自豪地说。同时,合作社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看着装有780公斤茶叶的运输车渐行渐远,雷艳香嘴角止不住地上扬。她介绍道,2024年合作社支付给茶农的新鲜茶叶款高达190万元,而2025年春茶季尚未结束,已累计加工出售干茶近9吨。“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销路也越来越广,这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的大力支持。”

通过品牌战略的实施,西盟县的茶叶附加值得到了显著提高,茶农们的收入也进一步增加。“我们要让西盟茶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西盟茶的独特魅力。”雷艳香充满信心地说。

通过“小众走高端,大众推有机”的品牌战略,西盟县已研发20余种有机系列产品,覆盖红茶、绿茶、白茶等多品类。2024年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达5.9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461万元,第三产业产值3.46亿元,品牌附加值显著提升。此外,成功引进几家龙头企业,建成首个自动化茶叶加工流水线,进一步拓宽了市场渠道。

从机关干部肩挑茶籽的创业年代,到有机认证品牌化发展的生态茶园时代,西盟茶产业用60年走出特色发展之路——5.3万亩茶园贡献出5.93亿元综合产值,更带动了8238户31484人增收致富。这片浸润着佤山文化的绿叶,正书写着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下一步,西盟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茶产业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效益。让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真正成为佤山人民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让这片‘绿叶子’成为富民‘金叶子’,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价值、实现生态富民。”西盟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农艺师王耘斌说。(虎遵会、刁弘智)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