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财经

打通信用堵点,让普惠金融雪中送炭(财经观·改革说)

吴秋余
2025年04月14日08:2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就要坚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继续扩大征信体系覆盖范围,提升征信系统信息质量,不断完善征信体系,仍是提升普惠金融质效的重点工作

  重庆市依托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大力归集涉农信用信息,推动云阳县等试点区域农户“以信换贷”,授信覆盖率从不足10%上升至30%;辽宁省大连市依托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与工商银行开展联合建模,研发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企业无需抵押、即申即批,授信经营主体从3万户扩增至19万户,授信金额由110亿元增加至360亿元……近日举办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信易贷”工作进展情况。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都是制约民营中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信易贷”则通过加强政府部门掌握的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多维度的数据支撑,有效提升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度。

  目前,随着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立,国家层面已实现了包括企业登记注册、纳税、社保、住房公积金等74项关键涉企信用信息的机制化归集共享,支持接入平台网络的金融机构经授权查询使用有关信息。到今年2月末,银行机构通过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累计发放贷款37.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9.4万亿元,有力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普惠金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金融领域最直接的体现。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就要坚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扶持力度,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日常经济活动需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当前,部分民营中小微企业资产和财务实力偏弱,信息不对称成为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信用风险偏高的主要因素,制约了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的提升。实践中,越是处于起步阶段和经营困难的企业,往往越缺乏足够的信用信息获得金融支持,特别是数量庞大的没有借贷记录而需要申请贷款的“首贷户”,将是未来征信体系覆盖的重点群体。

  要鼓励金融机构雪中送炭,就必须有效打通信用体系的堵点,让银行敢贷、愿贷、能贷,降低民营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因此,继续扩大征信体系覆盖范围,提升征信系统信息质量,不断完善征信体系,仍是提升普惠金融质效的重点工作。

  打通信用堵点,要在提高质效上下功夫。在持续扩大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归集共享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信息归集共享质量,确保共享信息内容准确、字段完整、更新及时。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市场化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在更多领域打破“信息孤岛”现象,不仅要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还要把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涉及的重要数据信息充分整合,让金融机构掌握多方面的情况,从而辅助信贷决策、提高贷款精准度。

  打通信用堵点,要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信用体系,建好更要用好。要持续创新“信易贷”工作模式,提升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依托平台网络为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推动惠企政策通过平台在线办理,对经营主体直达快享。同时,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信用平台网络,开发更多符合民营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的支持力度,更好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

  普惠金融,联通万千小微主体,关系经济发展大局,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金融机构要扑下身子、精耕细作,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细致周到的低成本服务,用心呵护经营主体茁壮成长。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