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很酸,“山海情”浇灌结出的硕果很甜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依托沪滇协作机制,在上海市静安区对口帮扶下,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构建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柠檬全产业链。目前,全县柠檬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春日里,猛硐瑶族乡坝子村的千亩柠檬基地里,雪白的花蕾挂满枝头,十余名村民正在技术员指导下进行春季管护。这片昔日的半荒山坡,如今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柠檬基地滴灌设备。
麻栗坡县某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作为干坡基地的运营主体,经过深入市场调研,精选了自主培育的两大优质柠檬品种——无籽青柠檬和香水柠檬。公司负责人郭伟波介绍:"这两种柠檬不仅具有酸度适中、产量稳定的特点,更因其独特风味在饮品调制和餐饮行业备受青睐。特别是这里温暖的气候、充足的光照和降水,为柠檬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产业配套建设方面,上海市静安区投入55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建成3座10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23万米灌溉管网并配套滴灌系统,完成3000米标准化产业道路硬化。同时,项目还包含农技培训、种植技术指导等软性投入,全方位提升基地现代化水平。
该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的双重增收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村民梁正芬表示:“土地流转有租金,在基地务工每天还有100元收入,既赚了钱又学了技术,特别划算。”据坝子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队员杨帆介绍,基地已稳定吸纳150余名当地群众就业,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种植。
麻栗坡县柠檬产业正迈向精深加工新阶段。2025年1月,总投资8000万元的柠檬精深加工项目正式落地,其中沪滇协作资金占40%。项目将建设现代化生产车间,开发柠檬冻干片、精油等1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同步打造“地理标志+电商”品牌营销体系。预计项目投产后,年均可为村集体增收16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00余个。坝子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也有望从2026年起突破60万元/年,实现产业链价值的全面提升。
沪滇协作在麻栗坡县结出丰硕成果,柠檬产业实现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随着精深加工项目的落地,这颗“黄金果”正完成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商品的华丽转身。正如当地群众所说:“柠檬虽酸,但在‘山海情’的浇灌下,结出的定是乡村振兴的甜蜜果实。"(谢林洪、黄孝朗 文/图)
来源:麻栗坡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