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财经

怒江集体经济收入“百万村”的“致富密码”

2025年04月11日09:18 |
小字号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7个村寨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成为峡谷深处的致富标杆。这些村庄因地制宜探索出多元化发展路径:有的深耕高山茶叶、特色中药材等生态农业;有的挖掘傈僳族、独龙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还有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今,这些"百万村"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怒江大峡谷,正通过"强村带弱村"的帮扶机制,带动周边村寨共同走上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激活发展新动能

泸水市老窝镇老窝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紧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通过“党建+”模式,将村集体资金投入到建筑劳务、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文旅服务等行业,将党建贯穿于建设、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发展全链条、全过程,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的发展胜势,实现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破百万元,以高质量党建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泸水市上江镇同心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成立物业公司,推行“党组织+物业+居民”管理模式,组建“红色管家服务队”,拓展市场承接多元服务;培育棒球缝制车间稳固实业创收,在“古龙水乡”抱团发展餐饮公司,建立惠农分配机制带动就业与周边群众增收;盘活社区资产,出租项目场地,联合入股超市实现资产升值。2024年底,同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00万元大关。

丰收的火龙果。

火龙果丰收。

多元产业,铺就致富高速路

泸水市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紧紧围绕“党建+产业”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整合传统产业,探索新兴产业。通过调整火龙果合作协议、转变养牛场经营模式、成立高黎贡山猪养殖示范基地、探索农文旅融合,逐步构建起“建筑公司+火龙果+养牛场+养猪场+农贸市场+固定资产+光伏”七大产业体系,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3年突破100万元,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党总支紧紧抓住企业帮扶机遇,着眼长远、系统谋划,成立云南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某酒店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不断优化集体经济发展格局、构建可持续发展产业链,逐步形成以建筑业为主,酒店旅游服务、农特产品加工销售、特色种植养殖为辅的“一主三辅”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集体经济收益连续3年突破100万元大关,村民户均分红实现“三级跳”,2024年分红总额达53万余元,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盘活资源,开辟增收新渠道

兰坪县金顶镇文兴社区依托地处金顶街道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临近城区和产业园的地理优势,积极盘活闲置资源,集体讨论出路,通过出租商业楼、培训中心基地,出资建成农贸市场等途径,在扩大群众就业渠道的同时,推动村集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2024年,文兴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15.25万元,在金顶街道10个村(社区)中位居首位。

福贡县石月亮乡米俄洛村党总支立足本村劳动力多、建筑能人多的特点,创办村集体经济——云南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组织,该公司累计吸纳本地群众务工291人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每月增收5000至600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20年1.2万元增至2024年1.8万元,村集体经济净收入连续3年突破100万元。

石月亮大桥建设项目工地。

石月亮大桥建设项目工地。

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画卷

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紧紧抓住“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机遇,深挖资源禀赋,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村集体将资金投入到文旅服务产业,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组织村民参与旅游服务、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的双增长。2024年,老姆登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00万元,是2023年的3.7倍。

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支部党员带头入股村集体经济建筑公司、独龙毯编织合作社等,积极培育多元化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通过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产业,同时结合民族文化特色,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有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村集体经济连续2年突破百万元大关。(刘江 文/图)

来源:怒江州融媒体中心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