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财经

用青春力量书写新时代创新答卷

——中国水电十四局团青工作侧记

2025年04月10日15:54 |
小字号

近年来,中国水电十四局着力构建青年创新支持体系,多措并举激发青年创新活力,系统提升青年创新能力。

在具体实施层面,重点抓好工程项目优质履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小微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同时打造了青年创新工作室、科技论坛等多元化载体。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智能建造、无人巡航、智慧吊装等新质生产力在工程实践中的创新应用。

2024年,该局科技青年参与了原创技术策源地核心项目的6项任务研究,并且担纲的13项成果荣获省级以上表彰。

党建引领,筑牢素养之基

在青马工程培训中,学员们观看影片《横空出世》后,踊跃参与“学榜样建新功、创新创效我先行”主题讨论。大家立足自身岗位,畅谈心得体会,表达了对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敬意,以及投身创新创效活动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中国水电十四局的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实践基地——企业文化展厅,已迎来新员工、团干部、重点岗位青年团员、海外属地化青年职工等共计1200余人次参观学习。在这里,青年们立志将“三河会战”的闯劲儿、“鲁布革创新”的锐气融入到日常岗位实践中。

在直播间里,一支二十余人的团队通过12期系列直播,生动讲述了中国水电十四局7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讲述新中国水电从艰难起步到奋起直追,再到超越引领的历史性跨越历程。通过“跨时空对话”的形式,让当代青年与水电前辈展开心灵交流,并发出并发出“写好改革、创新、进取的新时代答卷”的奋进号召。

公司青年参加云南省振兴杯竞赛活动并获奖。

青年参加云南省振兴杯竞赛活动。

企业实践,搭建广阔平台

近年来,中国水电十四局创立了包括“风电头雁”“戈壁工匠”等21个青年创新工作室,预计产出100余项创新成果,覆盖水利、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以天台抽蓄电站为例,"机电筑梦创新工作室"聚焦机电安装技术攻关,通过研发高效工装、优化施工方案,推动成果转化为专利和工法,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强化"安装尖锋"品牌优势。

创新型青年突击队的组建是中国水电十四局的一大特色亮点。这些突击队冲锋在创新前沿,预计将完成11项重要课题和12个重要节点的攻关任务。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滇中引水主体工程建设中,石鼓水源项目技术团队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应用,已取得省部级工法5项、专利9项等多项成果,使返工率降低65%,安全效率提升40%,展现了青年在重大工程中的创新作为。

与此同时,该局各类创新竞赛和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以“科技强企、奋斗有我”为主题的青年科技论坛上,来自14个单位的17名青年科技干部围绕科技创新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宣讲,结合自身创新实践发表创新思路和见解,展望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愿景。华中区域部组织的AI应用竞赛紧密结合市场营销工作实际,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涵盖市场营销方案和招投标方案编制、市场营销信息收集等多个方面。青年员工通过参与竞赛,不仅提升了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还为市场营销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创新工作室成员合影。

创新工作室成员合影。

智动未来,加快创新速度

在云南丽江上白麦光伏项目施工现场,青年团队操控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力运输重载电动无人机群,实现高海拔地区高效运输:在施工高峰期,多达37台无人机累计起降30万架次,累计运装光伏板21万块,组件支架4800吨,单次运送塔材最长可达50米,提前2个月完成了建设任务。在该项目的示范带动下,中国水电十四局承建的多个光伏项目陆续采用这一创新运输方法,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案例。

在云南昆明电建科研大厦,青年技术人员将“智慧+节能”技术应用于屋顶和幕墙。通过全过程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屋面光伏板与建筑物日照的最优对接,同时塔楼上的风力发电机也为大厦提供了强劲电力。通过基于BIM技术的超高层建筑光伏及风力发电一体化设计施工技术研究,实现了新能源电力在建筑内部公共区域照明的应用,每年大约可节约120吨标准煤,减排87吨二氧化碳以及数吨其他污染物。

在云南会泽区域指挥部脑包及沙河塘送出线路施工现场上空,“无人机安全员”正在对铁塔上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实时提醒喊话。通过智能化飞行路径规划,“无人机安全员”实现了对24.7公里线路范围内的全天候监控,有效覆盖所有关键作业点。其搭载的4K分辨率高清摄像头能够清晰识别毫米级裂痕。“空中+地面”的双重值守模式,成功预防了超过10起潜在安全事故,使安全监控效率提升150%。原本需要数小时的人工巡检,现在仅需几十分钟即可完成,极大地优化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与高效性。

在引江补汉项目部,科研团队正积极探索和研究智能化综合加工厂、智能机械施工装备、污水处理设备、智能机器人及其他物联网设施,致力于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高能耗、高风险的建造方式转变为人机协同的智能建造模式,实现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从而降低施工管理成本,提高工程建设效益。

和煦的春风传递着蓬勃生长的希望,青春的创造带来了令人欣喜的成果。“青年创新创效我们能做什么?”中国水电十四局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和煦的春风传递着蓬勃生长的希望,青春的创造带来了令人欣喜的成果。"青年创新创效我们能做什么?"中国水电十四局的青年建设者正用一个个鲜活的创新实践给出了铿锵有力的答案,在祖国大地书写着新时代基建事业的青春华章。(苏宏业 文/图)

来源:中国水电十四局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