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沉睡”资产 群众在“家门口”把钱挣

“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挺好!”家住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大湾镇的张显军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镇雄县通过坚持党建引领,盘活“沉睡”资产,回引能人返乡办厂,越来越多的闲置厂房实现华丽变身,“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大湾镇将闲置的石田小学改建为服装车间,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镇雄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闲置校舍变致富车间
裁剪、锁边、缝制……大湾镇锐豪服装车间内,一排排缝纫机整齐排列,一台台绣花机嗒嗒作响,工人们用双手编织幸福生活。
3月9日,投资200余万元,由原大湾石田小学改建而成的大湾镇锐豪服装车间正式投产。得知此事的张显军当即决定放弃外出打工,留在这里上班。
“我每天打理完家务、照顾好老人孩子后,就来这里上班,很方便,每个月工资能有3000元左右。”张显军说。
据悉,该服装厂可为当地村民提供150余个岗位。预计每年带动群众增收750余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到7000元。
林口乡将已关停煤矿的闲置厂房改造为产业园,创办服饰公司。图为该乡产业园外景一角。镇雄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废弃矿厂变产业园区
在林口乡,当地通过将已关停煤矿的3000平方米闲置厂房改造为产业园区,回引返乡能人投资90万元创办了星多服饰有限公司,群众可在车间集中上班也可将设备搬回家中生产,帮助群众每月最低增收1500元。
为了让“小商”能“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能致富”,林口乡项目化跟踪“小商”生产运营情况,“店小二”般地提供贴心服务,清单化明确技能培训、厂房租赁等优惠措施。
目前,在车间集中上班的群众共有75人,在家中生产的由30人,成为群众就近就业的“致富车间”。
泼机镇将农村空闲房屋建成彩色水晶生产线,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镇雄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空闲民房变增收引擎
泼机镇因山区占比高、人均耕地少、产业较匮乏,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农村房屋不同程度闲置。
通过在闲置民房上做文章,泼机镇盘活张基屯村空闲房4000余平方米,购置熔炉25台、打磨设备50台,建成智能化彩色水晶生产线1条。积极招引在浙江务工的本地能人回乡创业,投资300万元成立晶怡水晶有限公司。
由于技术门槛低,操作简单易上手,迅速成为当地村民增收新渠道。附近村民把晶珠、线绳等半成品带回家中,利用空闲时间穿线作业,由公司再上门回收,劳务费现场支付。不少留守老人、陪读妈妈、轻度残疾人等群体均可居家务工。
目前,在该公司从事打磨、熔炼等工种当地村民有30余名,并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63户120余名群众就业,群众月均收入可达2000元。(曾智慧、毛君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