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宁洱:特色产业搭上中老铁路“快车”

电力叉车来回穿梭,集装箱列队待发,宁洱站北端的货场内,物流运输工作紧凑繁忙。经过有序起重装卸、分拣堆叠、中转装运,眼前这些整齐堆放在仓库内的板材、纸浆等货物,将搭乘中老铁路列车踏上前往目的地的旅程。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万象,这条活力涌动的“钢铁动脉”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境内设有站点,穿境而过。三年多来,宁洱抢抓发展机遇,当地特色产业依托“黄金大通道”加速发展。
一列货车经过宁洱货运站。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如今,宁洱货运站已成为中老铁路木制品、咖啡运量最大的货运站。截至2024年,宁洱站发送货物183.1万吨,到达货物187.9万吨,累计发送旅客超过100万人次。
机遇共享 咖啡“一路飘香”
陈罡是普洱市宁洱县人,他和他的普洱富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是咖啡加工的“幕后设计师”。
聊起这些年来自己和普洱咖啡一起成长的经历,陈罡有着不同的视角。
陈罡回忆,2007年前后,普洱已规模化种植咖啡,但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咖啡加工设备很少,基本依赖进口。
当时,正怀揣干事创业热情的陈罡闲不下来,决定研发咖啡加工设备:“我们要创新加工技术,研发性能更好、科技含量更高的国产设备,推动行业升级。”
一点点摸索、一次次升级改造,眼看着公司自主设计的设备生产效率一年比一年高,陈罡的创新劲头也越来越足。2020年,他和团队研发的咖啡无水脱皮微水脱胶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市,将加工一吨咖啡鲜果的耗水量从6吨减到50公斤;2022年12月,他们又研发了一条精品咖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提高了咖啡加工的精品率。
彼时,普洱富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咖啡加工机械设备在国内市场得到了广泛认可,也开始做起零星的出口贸易。
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循着普洱的“咖香”,乘坐中老铁路列车而来的外国客商、考察团队越来越多,不少客商从咖啡地里、咖啡馆里听说了陈罡的设备,来到厂里跟他签下出口订单。
凭借毗邻宁洱货运站的区位优势,从2022年开始,普洱富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设备开始成规模地出口。“去年仅出口到越南的成套设备就价值500万元左右。”陈罡骄傲地说,“就在今年3月中旬,我们又收到了来自东帝汶的第一批40台产品的订单。”
如今,该公司成为了普洱市农业机械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研发生产的多款机械设备不仅热销省内外,还出口到东南亚甚至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从依赖进口到远销海外,陈罡和团队成员抓住了中老铁路带来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继续拓展国际市场,让中国制造的咖啡设备走向世界。”陈罡畅想着未来。
咖啡是普洱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宁洱是普洱咖啡种植最大的县(区)之一,咖啡的精品率和精品数量正在逐步提升,中老铁路的开通助力普洱“咖香”飘得更远。
中老铁路开通三年多来,宁洱县立体交通体系建设逐渐成型。目前,火车站冷链物流园项目加速推进,将为咖啡等特色产业提供更强物流支撑。
中老铁路宁洱货运站上,工人正在使用叉车装货。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资源汇聚 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早晨,我在线上申报了1000吨从宁洱站发往新疆的纸浆产品。”鲍莉是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景林纸”)铁路物流负责人,这套申报流程对她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云景林纸是宁洱货运场的“常客”,也是这里的第一批客户。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云景林纸将铁路装卸站点从云南昆明迁移至宁洱。“早上,产品从景谷县通过公路运出,中午到达宁洱,下午就能从宁洱站直接发走。”鲍莉介绍。
依托中老铁路宁洱站“公铁”联运的优势,云景林纸能高效有序地将纸浆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近的可以送达成都、重庆等地,最远能到新疆库尔勒。”鲍莉介绍,三年多来,公司平均每年有20万吨货物通过中老铁路运输,综合成本下降了5%到10%,运输效率显著提升。
在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满载绿色生态板材的货车从普洱林达木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达木业”)驶出,前往宁洱货运站,再被运到国内外市场。
“中老铁路让企业运营更高效、更经济。”林达木业副总经理周斌介绍,2017年公司启动出口业务时,公路运输到万象需耗时7天,单程运费超2万元;如今铁路运输仅需3天,成本降低40%以上。
周斌算了笔账,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以来,林达木业经中老铁路运输各类板材到国内城市共计5700吨,出口量约8600吨,共为企业节约成本295万元。
在宁洱,中老铁路已成为像林达木业一样的企业开拓市场的“黄金通道”,为其进一步拓展海内外市场打下基础。
搭乘中老铁路“快车”,宁洱县正加速构建林板家居和林浆纸产业集群。2024年,云景飞林(普洱)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0万m³轻质超强刨花板项目在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投产运营,这是普洱市打造“千亿级”现代林产业体系的核心项目,被列入中老铁路沿线开发重点项目库,为中老铁路沿线多点支撑、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提供支撑。
中老铁路宁洱客运站。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畅行无碍 发展活力尽凸显
随着产业聚集发展,宁洱火车站“公转铁”“铁转公”运输需求不断扩大。宁洱火车站凭借中老铁路带来的交通便利,已成为区域物流集散的重要节点,这也为物流企业带来了发展红利。
在宁洱火车站货场附近,工人们正在对非金属重晶石进行分拣、清洗、装箱。普洱致远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韩芳介绍,这里是公司的仓储地,货物将通过宁洱火车站“公转铁”发到广西防城港。
“今年3月,我们发运量就有1万吨左右。”韩芳介绍,“2023年4月至今,公司通过‘公铁’联运共发送重晶石、白糖等货物约4.9万吨。”
依托中老铁路枢纽优势,普洱致远物流在宁洱站建成“散改集”“公转铁”物流基地,将其作为宁洱货运站铁路货场的辅助配套物流设施。
得益于中老铁路,宁洱火车站货运站场的货物品类逐年增多,为物流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普洱致远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韩芳表示:“公司还计划继续向境外扩展业务。”
为了保障货物运送提质上量,宁洱站持续加强货场管理,提高装卸和运输效率。宁洱火车站铁路货场负责人张正林介绍:“今年货场增加了新的电力叉车和700个托盘,保证及时装卸货。政策对接方面,我们为货物运输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一企一策’运输政策,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从满载咖啡豆的货运班列到跨境旅游专线,作为客运和货运一体车站,宁洱站编织着人流、物流畅通的“活力网”。
宁洱县是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所在地,宁洱站利用此资源优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站。宁洱站站长杨文鹏介绍,车站为各族旅客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持续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随着中老铁路物流网络的不断拓展,宁洱站作为重要交通节点的作用愈发凸显。当一缕朝阳划破天际,列车从宁洱站缓缓驶出,穿过桥梁隧道、越过北回归线,将茶山咖林、产业园区串联成珠,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