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学校文化建设出“新招”
一枚校徽的诞生

新学期开学,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刚入职的37名教师在“开学第一课”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枚崭新的校徽。
徽章正面,以“鼎”字为核心,笔画构成“四梁八柱”的图形,融合了古币、图书和地球的元素。“鼎”字代表着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书形和古钱币图案的组合则传递出“财经”学院的办学特点;圆形象征全球,寓意学院的发展愿景——建设服务、助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世界的职业院校。
凝聚着全校师生集体智慧的新校徽。人民网 尹馨摄
“进到财职院,就是财职人。”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金甫拿起校徽,“希望大家时刻牢记校徽背后所代表的身份标签。”
小小一枚校徽,凝聚着该校办学90年的筚路蓝缕,成为学校文化最丰富的实物载体。
作为云南历史上第一所财经专科学校,办学90年来,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扎根云岭大地,深耕财经职业教育,为云南培养了一大批财政干部,积淀了深厚的财经行业教育背景底蕴。
然而,2022年“更换校徽”的建议刚被提出来时,老师们都犯了难。
“近90年的历史如何融入”“最初几版设计太像‘拼图’”“元素堆砌,缺灵魂”……云南财经职业学院的会议室里,投影仪的光束打在幕布上,几名校领导围坐桌前,桌上散落着设计稿、色卡和马克笔。
为什么要设计新校徽?张金甫解释:“学校发展离不开学校文化的建设,文化建设的本质是精神层面的建设,但也需要物质形态的载体,让文化看得见、摸得到。因此,一套完整的文化标志,有利于学校文化传播。”
“既然校徽代表着学校文化,首先要有辨识度。”该校宣传部负责人首先介绍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的进展情况,提出新校徽的设计要点。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仲新敲了敲桌面,在讨论稿上划重点:“我校的前身为始建于1934年11月6日的云南省立鼎新初级商业职业学校,‘鼎’字是重点,校徽应该以优秀的历史文化为‘底座’,让学校丰厚的历史再发展。”
这一建议马上获得了全体与会者的同意,核心视觉元素确定下来。
“校徽是学校的‘脸面’,既要传承历史,也要有新气象。”教务处处长李爽提议,设计稿有创新,能体现全球化的视野。
讨论热火朝天,方案也五花八门,却总觉得缺少细节。
“既然校徽代表着财职人,那所有的财职人都应该参与进来。”张金甫说,“形成学校文化符号的过程中,也在师生的心中形成荣誉感、认同感和文化向心力。”
教学楼、道路重新命名,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人民网 尹馨摄
2022年4月,一份针对学校“校名题写、校徽设定、校徽与校名组合”的意见征集表发到了各院系,号召全校师生参与设计。活动发布后,学校师生广泛参与,经各二级学院初步遴选,共报送了25份作品。
智慧会计学院教师王家升提出,将“精益施教”“知识托起”“梦想起飞”的要素组合在一起。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要素过多显得杂乱”“钱币太局限”“logo应该以蓝色为主色调,象征着勤奋、上进、理智”……学校汇集众家声音,制作成校徽征集优秀作品合集,公布在公众号上。
2020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的学生杨佳积是参与设计的学生代表之一,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校徽围绕‘鼎’字,展现财经学子应该诚实守信,在浮躁的时代坚守本心。”
投票环节,2020级视觉设计专业学生蒋舒芸建议:“在‘鼎’字上加一本书如何?强调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2021级计算机1班学生郑舒月补充道:“学校给大家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校企合作保障就业,这些优势也应该体现出来。”
这些提议很快被采纳,图样重新设计后,画面愈发简洁灵动。
一场场讨论会接连召开。甚至有退休教师带来校史资料,晒出老校徽照片:“文化核心以什么来呈现?能不能把我们的校风校训加进去?”
90年来,在这所职业院校,“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一以贯之。时代在变化,在踏实勤奋的精神引领和带动下,创新有了基石,文化有了载体。
融入学校“三风一训”的观点一经提出,审定会成员都投了赞成票。张金甫总结道:“学校文化不局限于校园文化,而最终落实到文化治理上,希望基于学校文化的建设,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2022年12月,审定会最终形成一致意见,选定校徽终稿。紧随一系列文化标志而来的,是更加细化的配套制度规范。
该校以学校章程为核心,推动精准细化制度改革,规范管理。至2024年底,学校共建立校级制度163个,其中学校基本制度2个,党群建设相关制度36个,行政管理相关制度61个,师资建设相关制度20个,教学科研管理相关制度27个,学生管理相关制度17个,进一步形成“以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依制度问责”的良好环境。
2023年7月的毕业典礼上,这一届毕业生成为了首批新校徽的佩戴者。张金甫和校长邹丽郑重地将校徽放到学生代表手上,语重心长地说:“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你们需时刻牢记财职人的身份和校徽传递的文化精神,不忘初心。”
校园内随处可见文化视觉标志。人民网 尹馨摄
又是一年春风至,由书记、校长颁发校徽,已经成为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在新教师入职、新生入学和毕业典礼上的固定仪式。
今年,在新落成的校史馆展厅里,最终定稿的新校徽被陈列在显眼位置——每一笔线条,每一次参与,都汇聚成了奔涌的浪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