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法治

云南临沧公安

获得群众100%满意率的警花团队有多飒

2025年04月01日09:21 |
小字号

“以前办理身份证、驾驶证要到不同的场所,现在直接来政务服务中心就可以全部办好,太方便了!”不久前,临沧市民刀女士的身份证、驾驶证遗失,这让即将到昆明办事的她着急不已。她来到公安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很快就帮她补办了相关证件,解了燃眉之急。

公安综合服务区窗口民警热情为民服务。

公安综合服务区窗口民警热情为民服务。

从89%到100%的见证者

2022年,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一支以3名女民警、5名女辅警组成的临沧公安“一窗通办”改革团队正式成立。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一警多能、一窗通办、一网融合”的总体思路,推进公安业务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深入推动公安政务服务改革。

作为“一窗通办”改革背后的8位女警,她们善于观察业务部门和了解老百姓的切实需要,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城市经验,制定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效能的指导意见;梳理完善三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建立了40项“一窗通办”服务事项清单,确定高频服务事项通办范围。她们积极沟通协调,推出11项非关键性材料的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事项,实现跨行业“高效办成一件事”。

这个团队见证了服务窗口从“单窗”到“综窗”的转变,前台民警从“专科”到“全科”的转变;见证了公安政务服务群众满意率从89%提升至100%;见证了服务大厅由70平方米扩展至1800平方米。经过3年的努力,逐渐打响了临沧公安“一窗通办”品牌,被云南省公安厅确定为全省公安“一窗通办”试点单位。

新手“小白”跻身行家里手

“现在办事效率确实提高了,我只来了一趟,就把所有事都办完了。”走进临沧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服务区,各服务窗口前办事群众秩序井然,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为群众提供服务,耐心细致地为群众答疑解惑。

2022年8月,民警王涛接到上级的通知,负责组建“一窗通办”改革团队。王涛是车管所民警,在团队管理、系统开发等方面是业务“小白”。“我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王涛有些忐忑但还是迅速进入了角色。“最初跟设备厂商电话对接时,听着对方说出的一个个专业术语,我是懵的,完全不懂。”回忆起刚接手工作的头三年,王涛笑着说:“还好我脸皮够厚,不懂就问……”

“干一行爱一行,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经过磨砺,王涛已经跻身成为了业务专家,由她参与开发的“三合一”“二合一”信息采集设备,入选了国务院政务服务数字化创新应用案例库;由她牵头研发的“智慧政务软硬一体”系统,在安徽、湖北等多地公安机关推广。

辅警张艳梅大学毕业就到了派出所工作,因能力出色,被调至公安政务窗口。“刚加入改革团队的时候,我什么都不会,压力很大!”张艳梅一度萌生辞职的想法。“还好同事姐姐们包容我、帮助我、鼓励我,‘手把手’教我业务流程,这几年我真的成长了很多。”现在的张艳梅已成为了“综窗”第一辅警,不仅熟知各类业务的办理流程,还配合参与业务融合测试和产品研发工作。

民警陈嫔是团队里的老大姐,对于队伍管理,她有自己的理解和心得。“我们科学设置了AB岗,确保了任何一个人临时有事,另外的人都能马上顶上。这样既能优化群众的服务体验,也能让大家更全面地掌握工作技能。”随着团队运转越来越顺畅,陈嫔还建立了培训考核机制,通过定期集中培训、分级培训、线上比武等方式,快速有效提升大家的业务能力,推动了“一警多职”。

工作在临沧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服务区”窗口的8名女民、辅警。

临沧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服务区”窗口的8名女民辅警。

“好警察和好妈妈并不矛盾”

团队中的8名警花都已经成家,她们是警察、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多重身份多种责任,家人和工作成了“跷跷板”,有时一头沉下去,另一头就会翘起来。

“说不辛苦肯定是假的,但我认为当好警察和做好妈妈并不矛盾。”民警李存有两个孩子,女儿14岁、儿子10岁,尽管工作繁忙,但她总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关心孩子的成长。在她言传身教下,孩子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异。每当谈起家庭时,李存总是充满欣慰。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把工作做好,让每个把工作交给我的人都能很放心;把家庭照顾好,让我的家人不用操心。这就是我的成就感。”王涛在心里憋着一股劲,慢慢摸索家庭和工作平衡的支点。在工作业务量剧增的情况下,她还会经常将工作带回家中,与儿子共同做“作业”,久而久之,这逐渐也成为了王涛家庭里最温馨的画面。

她们也会像普通女孩一样,在工作闲暇之余聊聊天,会赶时髦网购当季的流行款,也会因为工作问题积极讨论。不被定义、不止一面,自信强大、细致坚韧,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这就是临沧公安“一窗通办”改革团队。(赵文龙、陈攀、李雪雲 文/图)

来源:临沧市公安局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