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沪滇协作引清泉 提水工程润泽佤山乡村

2025年03月27日11:32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春日的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里拉村,万物复苏、山花烂漫。清晨,里拉村二组的村民娜莫早早起床,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汩汩清澈的自来水涌出,她随即开始浇灌自家菜园里绿油油的蔬菜。

“以前这个季节根本没心思种菜,现在提水工程把水引到院门口、送到田间地头,日子完全变样了。”娜莫手持喷灌软管,黝黑的面庞上泛起笑意。

西盟县勐梭镇里拉村村民娜莫浇菜。魏妮楠摄

西盟县勐梭镇里拉村村民娜莫浇菜。魏妮楠摄

过去,里拉村用水全靠村头一口老井。每逢旱季,井水干涸,村民需跋涉3小时前往中课镇螺蛳河背水。如今,勐梭镇螺蛳河自然能提水工程宛如一把金钥匙,为海拔落差逾千米的佤山村寨打开了发展新局面。

这个距县城16公里的村落,最高海拔1870米,最低海拔860米。尽管河谷地带气候温润,适宜种植经济作物,但缺水困境迫使村民长期依赖玉米、小麦等低效作物维持生计。“雨季抢种、旱季寻水”的恶性循环,让人均年收入始终在贫困线边缘徘徊。

转机始于沪滇协作机制的精准发力。上海市黄浦区在对口帮扶西盟县的过程中,投资1289.38万元建设自然能提水工程。项目新建取水口、泵站厂房各1座,铺设配水管网18.3公里,热浸镀锌钢管18.6公里,并配套建设智能阀井系统。该工程日供水规模达500立方米,彻底解决了17个村民小组732户2590人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群山围绕的西盟县城。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群山围绕的西盟县城。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海拔1870米的山顶蓄水池旁,技术员岩罕正在调试智能控制系统:“利用螺蛳河30米的自然落差动能,通过水锤泵实现‘零能耗’提水,每滴水能爬升400米。”这项绿色技术每年可节约标煤120吨,减少碳排放315吨,让汩汩清泉沿着36.9公里的管网润泽千家万户。

清水入户激活了产业变革。375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取代了零散旱地,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让西兰花、甜脆玉米等高原蔬菜亩均收益突破8000元。村民小组长艾刀算起增收账:“去年户均增收1.2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28个。”

西盟县勐梭镇螺蛳河自然能提水工程。魏妮楠摄

西盟县勐梭镇螺蛳河自然能提水工程。魏妮楠摄

更深刻的变化体现在民生领域。西盟县疾控中心监测显示,工程通水后,当地儿童腹泻发病率下降72%;洗衣台、太阳能淋浴间等逐渐成为农家的标配。站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72岁的非遗传承人岩罗正将提水故事编入《司岗里》古调:“清泉进寨子,日子有奔头哟!”

目前,西盟县6个自然能提水站点覆盖12891人,形成了“水网到田、产业连片”的发展格局。在翁嘎科镇班弄村,500亩坚果林实施智能灌溉;力所乡图地村的澳洲坚果加工厂正在调试设备……“问渠那得清如许”的生动实践,正书写着新时代边民富、边疆美的崭新答卷。(虎遵会、魏妮楠、刘智华)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