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红河开远:闲置资源“生金“ 就近就业富民

2025年03月19日09:05 |
小字号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立足老工业城市基础,以“盘活闲置资源”为突破口,通过打造“零工驿站+村办工厂”模式,既织密了“15分钟就业圈”,又激活了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走出一条资源盘活、农民增收、集体壮大的共赢之路。

走进乐白道村委会一家制衣厂的生产车间,只见一排排缝纫机飞快运转,工人们在机器旁有条不紊地进行裁剪、缝制、填充、质检等工作,按照计划进度紧锣密鼓地赶订单。

乐白道村委会知韵实业制衣厂生产车间-詹大发摄-2025年2月28日

制衣厂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詹大发摄

“我们生产的棉服主要销往国外,每月销售额可达150万元左右。由于订单量较大,我们急需扩建厂房,同时还需要招聘200到300名工人。”该制衣厂办公室主任许丽说。

为了提升村民就业能力,工厂依托“沿海接单+内地生产”运营模式,与珠三角、长三角外贸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以单定产、以产促培”就业机制,还专门设立技能培训项目,帮助村民掌握制衣技术,提升专业技能。

制衣厂破解农村务工群体“顾家难”难题,创新推出“弹性工作制”,实行“保底2000元+计件提成”薪酬制度,允许员工在农忙时节或有事时灵活调整工作时间,精准吸纳50多名本地村民上岗。

“月薪3000元不比外出打工差,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还能学到技术。”村民白云红说。同时,工厂还以“20年长租”模式,前十年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3.5万元,后十年增至16.5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细水长流”。

乐白道村委会知韵实业制衣厂生产车间-詹大发摄-2025年2月28日-(3)

制衣厂生产车间内,工人们细致地缝制服装。詹大发摄

乐白道街道通过“精准招小商、兴办小厂房,”让闲置多年的村委会活动室“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制衣厂,有效盘活现有资源,成功引进一批企业落户发展,不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更为当地农民提供便捷的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

目前,这种“社企合作”模式正在开远遍地开花。碑格乡零工驿站通过“村委会+企业+人社”三方联动,将传统藠头产业与现代灵活用工结合,日均吸纳百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新龙社区豆腐皮工坊让90名居民实现“送学不误工”;聚源社区蔬菜分拣中心帮助60个家庭挣得“双薪”。

从闲置房到“致富屋”,让“小空间”成就“大作为”,开远市创新“三变”机制——闲置场地变就业驿站、集体资产变创收平台、传统农民变产业工人,引入企业,盘活“沉睡资产”,让群众在“家门口”收获稳稳的幸福。

居民在聚源社区韭菜分拣中心打工-李雪琼摄-2024年11月13日

居民在聚源社区韭菜分拣中心分拣韭菜。李雪琼摄

此举既解决了留守群体就业难题,又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目前,开远市通过闲置资源再利用,盘活闲置资产2万余平方米,建成各类零工驿站13个,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灵活就业1000余人次,4个村集体实现年增收超10万元。

“让更多闲置空间成为乡村振兴活力源,下一步将推广‘零工驿站+’模式,推动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多元业态进社区,力争年内再转化闲置资产3000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开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俊表示。(詹大发、朱泉屹、李雪琼)

来源:开远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