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云南漾濞开展外来入侵物种专项整治行动

2025年03月15日10:17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早春三月,苍山西麓正悄然展开一场特殊的“绿色阻击战”。

3月13日清晨,在云南省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鸡茨坪的山林间,四十余名身着专业防护装备的工作人员,手持镰刀、锄头,对紫茎泽兰、鬼针草等外来入侵植物展开系统性清除,一场以鸡茨坪为核心、辐射周边260亩山林的生态保卫战正式打响,标志着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漾濞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入新阶段。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外来物种

工作人员在清理外来物种。

据《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题报告》显示,该区域已发现31种外来入侵植物,其中紫茎泽兰以其惊人的扩张速度,成为“头号公敌”。这种原产于中美洲的“生态杀手”,每株每年可产种子三四万粒,凭借超强的繁殖能力,以及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形成单优群落,压制本土物种的生长。不仅如此,紫茎泽兰已将其分布海拔上限推升至2800米,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构成严重威胁。

“现在是遏制其扩张的关键窗口期。”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分局生态工程师王亚琴介绍,项目团队采用错季作业策略,抓住花期前的生长弱势期实施人工清理。“相较于传统的秋季清理,春季作业能有效减少种子扩散,降低来年的生长压力。”王亚琴补充道。专业队伍每天可清除近10亩入侵区,产生的20吨生物质通过定向运输至秀岭果园,经微生物发酵工艺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实现“生态治理—资源转化—农业提质”的闭环链条。

项目负责人张夜彪展示了智慧化治理方案:利用GIS系统建立入侵物种分布热力图,采取“核心区铲除+缓冲区防控”的分级治理模式。清除作业严格遵循生态保护规范,既避免化学药剂污染,又通过保留表层腐殖土防止水土流失。经测算,项目实施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预计可提升30%以上。

作为横断山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重要屏障,苍山西坡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洱海流域的生态安全。此次试点不仅为高海拔地区外来物种治理积累经验,更探索出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通过提升果园有机质含量带动生态农产品增值,实现每公顷年碳汇量增加2.3吨的协同效益。

“这仅仅是‘生态长城’的第一块砖。”王亚琴表示,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分局正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和地面传感器,建立入侵物种扩散预警模型。未来计划将治理范围扩展至苍山全域,同步开展乡土物种回归工程。

站在清理后的林间空地上,隐约可见新萌发的滇丁香嫩芽。这场人与入侵物种的持久战中,苍山守护者们正用科技与匠心,筑牢滇西生态安全屏障。(刘慧玲、梅红玉、李根)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