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务员绩效管理“大赶考”

文山移民在分拣鲜桃。
向家坝水电站建成后的绥江县城。
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坚持“绩由事考、人以绩论”鲜明导向,围绕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评价、绩效反馈4个重点环节,构建了以绩效管理为重心、以平时考核为主线、以结果运用为动力、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公务员管理体系,有效推动全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涉及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及车马碧水库等重点工程,搬迁安置移民群众超过124万人,覆盖16个州(市)、127个县(市、区)。
为高效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自2013年起,省搬迁安置办率先在省直机关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绩效考核),2023年12月被中央组织部列入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单位。先后出台了《公务员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公务员绩效管理办法》《绩效指标编制实施细则》等文件,形成了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规范,营造出全心全意为移民服务的良好干事氛围,保障了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糯扎渡等大型水电站如期下闸蓄水发电,全省已建成水电装机容量突破8270万千瓦,“兴水润滇”工程全面实施。
重塑体系科学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省搬迁安置办首先从改革公务员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建立“三个体系”,实现全员绩效管理。
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立“2+6”公务员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即1个总体方案和1个实施办法、6个配套细则,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设立绩效办公室,认真研究制定各处室年度绩效指标体系。
开发公务员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接入省搬迁安置办数字管理平台,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一体化,实时运用信息化手段监测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办公。省搬迁安置办综合处处长张宁介绍:“随时随地可以填写上报个人计划小结,一键查询绩效评价成绩,查看反馈情况,及时查找工作差距,十分方便。”
由于管理体系科学完善,省搬迁安置办绩效管理体系研究成果荣获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管理系统荣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经验在全省推广。
建立指标量化体系。省搬迁安置办坚持以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工作实效检验公务员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结合年度和月度工作计划,设置重点工作、日常工作等10项绩效指标;依据重要性、难易程度差异化设置分值,实行百分制量化评价。以绩效管理为“指挥棒”推进“三法三化”,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组织计划、实施管控、检查评估等工作融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引导干部把为移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移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各处室按照工作完成时间节点细化到月,分解到人,定人、定责、定标准、定节点,实现个人与处室目标同向、工作同频,变定性考核为定量定时评价,实现管有依据、评有标尺、结果有公示。
建立全员评价体系。省搬迁安置办干部、职工既是绩效管理“答卷人”,又是“评卷人”。除了年底的民主测评,每月还要对照本处室月度工作任务,在系统上评价本处室工作绩效,完成月度绩效自评。绩效管理系统综合领导评价、处室自评情况,自动算出处室月度绩效评价分数,结合处室负责人评价的工作人员工作任务权重和绩效贡献度,算出个人月度绩效评价得分。系统还对综合处室月度绩效评价成绩与个人品德能力评价成绩,产生处室负责人月度绩效评价成绩。
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业务处工作人员常常要下沉到一线督促落实,环境艰苦,任务繁重,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一线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实绩无法体现,很多干部不愿出差。省搬迁安置办规划安置二处处长张宗礼说:“移民搬迁安置被列为处室重点工作后,指标权重增加了,绩效管理量化科学了,大家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干部、职工争着下基层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锤炼真功夫,让政策红利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
再造流程公平竞争
为抓好公务员绩效管理工作,省搬迁安置办以公务员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在年度工作任务层层细化分解的基础上,抓实“计划—执行—评价—反馈”四个重点环节,建立“一月一计划、一月一小结、一月一评价,一季一分析,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考评”工作机制,形成有计划有小结,有执行有监督,有评价有反馈的工作闭环。
每月初,省搬迁安置办各处室月度计划明确各项工作内容、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间节点,每位干部职工按照岗位和分工主动领取任务;到了月底,按时录入个人工作小结自评,系统根据处室各项工作月度绩效评价情况,结合每人在处室工作中的权重和系数,自动生成成绩并公开。水利规划安置处三级调研员周延表示:“参加绩效管理,老同志也不能落后,要主动领任务、争活干,月度小结录入才有内容,分数也才能上得去。”
为保障绩效管理工作质效,省搬迁安置办实行“每月督查、季度抽查、年中推进、年终盘点”,对绩效执行情况进行常态化调度管理,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议事会议,通报绩效管理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征求意见建议。
绩效评价突出全面、客观、公正,由知情人评知情事,既评“干没干”,又评“好不好”,以优、良、中、差等次评价换算成各处室和公务员评价分数,通过信息系统“亮晒”工作实绩和成绩。
绩效反馈贯穿公务员绩效管理全过程。办领导向处室负责人、处室负责人向干部职工分级反馈意见,通过谈心谈话、集体面谈、书面通报、系统点评等形式,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帮助改进。除了月度、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的定期反馈,还会根据需要,就绩效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随时进行不定期反馈。
省搬迁安置办人事处杨伟处长介绍:“按月实行绩效管理避免了‘平时拖延,年底应付’现象,少了‘人情分’‘印象分’,大家公平竞争,互相监督,提升了管理效能,推动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重视结果导向明确
结果运用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省搬迁安置办坚持“奖优罚劣、激励担当”的原则,实行“三个挂钩”,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
挂钩干部职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绩效评价成绩直接关联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等次评定。平时考核好等次的公务员,当月绩效评价成绩应在80分以上并在同层级人员中排名前40%。公务员月度绩效评价成绩平均分占年度考核成绩87%,有效杜绝“凭印象”考核和后期“平衡”。
挂钩干部职工评先评优。把绩效评价成绩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挂钩干部职工培养使用。优先选送绩效评价成绩好的公务员参加培训提升,到省外或上级部门挂职锻炼,在职务职级晋升中优先考虑,为干部成长提供广阔舞台。法规信访处年轻干部陈思同说:“组织两次给我提前晋升职级,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肯定和鼓舞;组织看得见我的努力,我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这是我扎根云南热土、继续努力拼搏的理由”。
同时,省搬迁安置办将政治素质考察和廉洁自律情况融入绩效管理体系,形成了干部的“干事档案”和“廉政档案”,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有效提升干部的政治忠诚和廉洁自律意识。
云南省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绩效评价连续8年被水利部、财政部评为优秀。扶持处处长郭嘉兴说:“每个月绩效评价成绩公布,处室之间分数相差很小,每一分都很重要,工作上容不得半点松懈;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干好工作,赢得移民群众的认可,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省搬迁安置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冯理银介绍:“通过公务员绩效管理,全面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推动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年,省搬迁安置办表彰优秀处室3个、优秀干部22人,达到了‘表彰一个、激励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
推行公务员绩效管理是省搬迁安置办深入践行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的具体行动。据统计,2024年,省搬迁安置办完成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3100人、移民投资77.5亿元;核定全省后期扶持人口84.43万人,指导实施后扶重点移民新村和产业发展项目206个,申报争取国家支持解决突出问题重点项目4个获得补助资金1.15亿元,开展移民劳动力培训4.28万人次,向省委、省政府交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为服务保障绿色能源强省建设和实施“兴水润滇”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记者 姜定才 通讯员 张月辉 普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