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失去双腿的他 靠双手“走”出致富路

2025年03月10日15:33 |
小字号

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了双腿,他的人生会怎样?是自暴自弃在悲观中度日,还是自愿接受别人的怜悯靠救济生活……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漕涧镇,却有这样一位勇者,双腿截肢的他以非凡的毅力和拼搏精神,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还带着村民一起致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他,就是何木林。

2何木林在云龙县二中给师生作励志演讲。云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何木林在云龙县二中给师生作励志演讲。云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苦难中“站起”,以手为足埋下逐梦的种子

1990年,时年5岁的何木林遭遇了一场惨烈的车祸,大货车碾碎了他的双腿。经过6次手术,让他的“身高”定格在不足1米。

7岁时,当同龄人都活蹦乱跳地自己去上学,何木林只能由父母背着去学校,休息时也只能在地上爬行。看着同龄人自由自在地奔跑玩耍,而自己的行动却处处受限,何木林感到自卑与绝望。他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甚至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他9岁那年,爷爷发现他的手臂力量很强,便试着为他精心制作了一对木制小板凳,就是这对小板凳让何木林如获新生。

他撑着小板凳一步一步“行走”,随着时间推移,他也行走得越来越熟练。靠着小板凳的支撑,一个念头从他心底油然而生:“既然死不了,就一定要活出个人样”。

从那时起,何木林便不再把自己当成残疾人,他坚信,只要付出努力,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同样可以做到。

自从学会用小板凳“走路”后,何木林边上学边在家里养起了兔子,然后将养大的兔子抱到街上去卖。当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双手赚到5元钱时,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喜悦与力量。

何木林夫妇正在喂牛。云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何木林夫妇正在喂牛。云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学海里“自渡”,用“小板凳”叩响成功之门

苦难是成长的催化剂,何木林在艰苦的生活中愈发坚强、勤奋。2007年,他拖着小板凳走进高考考场,以571分的文科成绩被云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录取。进入大学后,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军训,他再次被曾经的自卑情绪所困扰,但他迅速调整心态,每天为军训的学生送卖矿泉水,“生意”好时每天能赚到1000多块钱,他在忙碌中又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付出多于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后,何木林于2011年顺利毕业,并和朋友合伙在昆明开过酒吧、饭店,还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过兼职,为返乡创业积累了经验。

何木林的家乡云龙县漕涧镇,地处大理、保山、怒江三州市接合部,这里有云龙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有千顷良田坝子,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具备得天独厚的养殖优势。近年来,漕涧镇立足“云龙绿色养殖重点区”的发展定位,全力以赴抓实抓好畜牧养殖业。

这让何木林看到了创业方向——靠养殖走出一条致富大道。

2015年,何木林回到家乡创办了“木林养殖场”。为了养好牛,他自学养殖知识,多次参加各级残联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班,还请专家到养殖场予以指导,并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的敏锐感,引进了漏缝板养殖设备等养殖新技术。通过日复一日地摸索和积累,何木林有了一套自己特有的养殖方式,他的养殖场也从5亩发展到20多亩,同时还开办了青储饲料加工厂,兼做牲畜交易生意。牲畜市场好时,养殖场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年纯利润达70多万元。

何木林夫妇正在割饲草。云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何木林夫妇正在割饲草。云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回村当“大户”,德誉乡里成就幸福人生

就这样,何木林靠着顽强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成为漕涧镇养殖业的“领头雁”。他自己事业有成后,还积极帮助他人,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他有技术又有销路,和他一起干,准没错。”家住漕涧镇早竹社区二组的文建桦介绍,在何木林带动下,他家养了50多头牛。像文建桦这样受过何木林帮助的村民,还有数十人。

何木林勇敢追梦、乐于助人的品格不仅帮助了他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在他的养殖场打工的同镇女孩何会张,两人于2024年1月举行婚礼,步入了幸福的婚姻生活。“家里的牛基本上由何木林喂,他还会做饭、打扫卫生、割草,样样会做。”提起丈夫,妻子何会张赞许有加。

今年1月,何木林和妻子迎来了他们的女儿。初为人父的何木林看着襁褓中的女儿,满心欢喜。他说:“有了女儿的陪伴,这个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谐。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和正常人一样拥有幸福的生活。”

何木林一家三口。云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何木林一家三口。云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看到如今的何木林,母亲杨素娥开心地说:“他们三弟兄小的时候,我们最揪心的就是何木林,总担心等我们老了,他的生活怎么办?如今看着他成家立业,我们就放心了。”

何木林自立自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感动着每一个认识他的人,他多次被推荐为镇、县残疾人代表大会代表,荣获“大理州自强模范”“云南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户”等称号。(杨福美、张艳霞)

来源:云龙县委宣传部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