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宁:一颗八角 富山乡

富宁农户在晾晒八角。 本报通讯员 程顺荣 摄
新鲜八角 本报通讯员 李亚国 摄
走进富宁县阿用乡雨达村委会雨达村,空气中弥漫着八角的独特香气。村民小组长陆正光站在一片八角林前,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以前村民们就守着八角林,但不懂怎么管理,收入不高。现在可不一样了。”陆正光向记者介绍村里推行的“8515”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出八角林和劳动力管护,能拿收益的85%;合作社出农资和技术,拿收益的15%。我家管护着100多亩八角林,今年收成特别好。村里人都干劲十足,主动改造自家八角林,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在富宁县各乡村,八角产业正成为助农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
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富宁县那谢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不仅建起了标准化厂房,还建有八角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我们累计投资2.5亿元打造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就是想把富宁八角的品牌打响。”公司董事长黄庆波介绍,通过“4个5分钱”利益联结机制,公司每收购一斤八角就多给合作社两角钱,合作社再按比例分给种植户、村小组、村委会等。这不仅让企业有了稳定的原料来源,更让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上次分红,看到种植户们数钱的高兴劲儿,我就觉得这事儿干得值。我们还打造了八角文化展示厅,就是想把八角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富宁八角。”黄庆波说。
在富宁八角研究所,所长马靖函正和科研人员探讨八角良种选育。“科技在八角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马靖函说,“我们培养了42名八角实用技术人才,开展148期技术培训,让种植户掌握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亩产量比以前提高了四五倍。我们还建立了云南八角产业研究院,正实施一系列科技项目,对八角品种选育、低效林改造、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提高八角的品质和产量,让富宁八角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通过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农户与合作社紧密合作,共享产业发展红利;鼓励经营主体带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延伸八角产业链;强化科技赋能支撑,培养技术人才,开展科技攻关,为八角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如今,富宁县八角种植面积73.15万亩,占全国的11.6%;2024年,八角鲜果产量20.75万吨,综合产值15.45亿元,惠及全县13个乡镇137个村委会28万名群众,种植户人均收入5000余元。(记者 黄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