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人勤春来早 云岭备耕忙

2025年02月14日08:34 | 来源:云南日报
小字号

  龙陵县广袤田野上涌动着春耕热潮。

  鹤庆县莴笋种植基地工人忙种苗。

  永胜县农户抢抓农时播种马铃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确保春季农业生产有序推进,云南省各地抢抓农时,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翻耕土地、运苗种苗、覆土盖膜……放眼广袤田畴,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铺展开来,为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元阳 田间播种育秧忙

  新春伊始,元阳县各乡镇抢抓农时开展春耕春播。在南沙镇的秧田里,村民迎着春日暖阳,忙碌有序地开展灌水、耙田、撒谷种、放肥料、盖薄膜等工作。

  “我家这块田被选为试验田。现在政策好、科技服务到位,我们在劳作过程中能得到手把手的指导。”满头大汗的农户杨素琼笑呵呵地说:“此外,我们种出来的红米还可以卖给合作社和红米加工厂,增加收入。因此,我今年多培育了一些红米秧苗,打算把家里的所有水田都种上红米。”

  附近村民赫福生听说农技人员开始撒秧了,特意赶过来学习。“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今天来这里学习后,我才知道家里秧苗长得不好是因为撒得太密、墒面管理不当,而且底肥也没有放对。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很多实用知识。”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水稻高产的关键是育好秧。元阳县农科局提前谋划、积极部署,大力开展清沟畅渠、协调调水等育秧前期工作。在播种育秧后,县农科局还将协助群众根据秧苗长势,开展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为插秧移栽打好基础。

  为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元阳县农科部门细化完善指导服务工作方案,加强农资调度和农资市场监管。目前,全县已储备杂交稻种95.2吨、杂交玉米种135吨,储备化肥1362吨、农用薄膜63.2吨、农药26.8吨。

  为严防坑农害农行为发生,县农科局积极开展农资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和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和农资打假力度,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龙陵 沃野春耕活力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龙陵县龙新乡,当地群众抢抓农时,奏响了一曲热闹的春耕“交响曲”。

  放眼望去,只见田间地头人头攒动,群众忙碌的脚步声、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他们熟练地翻整土地,为播种创造疏松的土壤环境,精心挑选芽眼多、无病虫害的马铃薯,小心翼翼地将其放置在坑里,在田野上种下了一个个希望。

  为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龙新乡坚持春耕备耕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全力推动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及时向农户宣传春耕生产知识及各类强农惠农政策,为粮食作物和农产品丰产丰收打好底、起好步、开好局。

  鹤庆 莴笋秧苗长势旺

  立春刚过,鹤庆县金墩乡的田间地头就已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走进位于金墩乡化龙村的莴笋种植基地,一排排覆好薄膜的田垄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光芒,一眼望不到头。工人正忙着起苗、运苗、种苗、浇水,各道工序井然有序。

  “我们这片基地大概有480亩,全部用来种植莴笋。每亩地要种植莴笋秧苗近6000棵,预计亩产在5至6吨,总产值有望在430万元至480万元之间。”看着绿意盎然、长势喜人的莴笋秧苗,基地负责人赵江华笑着说,这里的水质和土壤条件得天独厚,当地群众也非常支持工作,从项目筹备到如今下地种植,整个过程都进行得十分顺利。这些莴笋收获后将销往贵州、四川、重庆和广西等地。

  2024年8月,金墩乡引进香格里拉市康亿农业有限公司,按照“村党总支+企业+农户”的模式,流转约480亩土地发展莴笋种植,土地租金从每亩每年1250元起,逐年递增。2024年,这一举措已为当地农户带来土地流转收入近60万元,惠及261户村民。

  “从播种到收获,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精心呵护。”赵江华补充道,在莴笋的整个种植周期内,打药、施肥、除草等工序均需要大量人力。根据不同工种,每百亩土地至少需要500余人次劳动力,可为当地群众提供不少就业岗位。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金墩乡不断加强引导和扶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盘活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引进优质企业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农业种植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和转型升级,有效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金墩乡已流转7720亩土地发展蔬菜产业,其中完成破埂并田7700亩,形成了西蓝花、莴笋等绿色蔬菜种植产业体系。2024年,全乡特色蔬菜种植产业年产值超7400万元,带动就近务工6万余人次,群众务工性收入500万余元。

  永胜 农机助力效率高

  时下,正值马铃薯播种关键期。连日来,永胜县顺州镇西马场村种植户抢抓农时播种马铃薯,田间地头,拖拉机轰鸣,拖拽着犁耙翻耕土地,将土地翻整得松软而细碎。起垄机紧随其后,为马铃薯的种植起垄作畦,一行行整齐的垄畦宛如大地的脉络,延伸向远方。

  “我家今年种了20多亩,年前从腊月中旬开始种,现在差不多种好了。”马铃薯种植户九贵福说。田间地头,种植户将一颗颗精选的马铃薯种均匀播撒在开好沟的土壤中,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播种机械,在垄畦间来回穿梭,迅速完成开沟、施肥、覆土、盖膜等多项作业。

  据了解,西马场村马铃薯种植采取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个种植过程高效有序,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还提高了种植的精度和效率。此外,西马场村还积极改良马铃薯品种,提高种植户种植技术,切实提升当地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根据近年来的市场需求,我们着力在马铃薯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上下功夫,今年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取得联系,引进‘云薯116’马铃薯新品种进行试种,预计在6月份采收,希望有更好的收成。”西马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海成武介绍,早春马铃薯种植覆盖西马场村8个村民小组。今年,全村预计种植马铃薯2800亩,将于近期完成种植。

  澜沧 人勤春早万象新

  立春后,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矿村的蔬菜种植基地,村民正在翻耕、除草、播种、搭架子,紧锣密鼓地播种四季豆。

  依托良好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勐矿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于2016年成立澜沧鑫淼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解决了村民“务工难”以及村集体经济增长缓慢问题。村“两委”与澜沧尊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组织村民前往基地务工,实现了村民农闲与做工时间的无缝衔接。公司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还提供专业的春耕备耕培训,确保村民能够科学有效种植,大大提高了春耕备耕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据了解,公司平均每天用工80人,用工高峰期达200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约为2500元,解决了600余人的就业难题。

  自春耕备耕的大幕拉开以来,勐矿村蔬菜种植基地已完成春耕备耕680余亩。勐矿村党总支书记苏改新介绍,今年,全村蔬菜春耕备耕面积共910余亩。“我们将继续吸纳附近村民劳动力,培养技术人员,带领村民共同迈入增收致富之路,让每一名村民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希望。”(记者 饶勇 李建国 李丽 李铁成 高玥 胡梅君 刘润华 尹艳坤 李庆芳 张玲 子世明 范志娟)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