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出发 2025昆明以“质”取胜
提质+焕新+崛起 新质生产力助力“老中青”三代产业蓬勃发展

2025年,昆明将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产业革新与生态保护并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在产业端,传统工业智能化升级、新能源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崛起,成为经济主引擎;滇池绿道建设则串联生态与文旅,沿线湿地、古村与文旅活动交融,助力“绿美春城”品牌打造。两者协同发力,既彰显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的“昆明路径”,也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注入活力。即日起,掌上春城策划推出“向新出发”栏目,全面展现昆明新质生产力发展及滇池绿道建设方面的有力举措和亮点成效,凸显昆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
2月11日,昆明市组织中央驻滇、省市媒体以及属地网络自媒体到云南杉杉、西南铜业、云南裕能等重点工业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全面展现昆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质成效,感受新质生产力为昆明产业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
近年来,昆明市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对全省经济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2024年,昆明市GDP达到8275.22亿元,GDP增速提升到4%,超过全省0.7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31.1%;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1.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达59.4%。
新质生产力加持 新能源产业提质
采用行业领先的新工艺装备,实现石墨化箱式炉模块化组装,全流程正压、负压管道输送,物料全封闭的先进工艺;以高标准智慧工厂建设为目标,实现仓储包装、进出料自动化,打造智能化数字工厂;使用全流程节能环保工艺装备、脱硫设备自动温控系统,全太阳能光伏屋顶发电、尾气热能回收利用,大幅减少中转物料损耗,实现大幅度节能降本减排......新质生产力贯穿云南杉杉生产的全流程。
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22日,全球人造石墨龙头杉杉股份投资建设的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主营产品为多规格锂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目前已建成一期20万吨负极材料生产产能,是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是“新三样”中的重要代表。
“今年订单比较饱满,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比较突出。”云南杉杉总裁助理陈复虎介绍,自2024年云南杉杉实现磨粉、改性、石墨化、二次包覆、碳化、成品六大一体化工序车间全部投产以来,各工序产能迅速爬坡,基本达到规划产能。“我们会更加注重技术改造,提升品质,为下游的企业带来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陈复虎说道。
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为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是安宁市首个投产的重点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所属行业为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在发展过程中,云南裕能通过采用MVR蒸发系统、光伏发电系统、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等技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现关键核心工艺的全自动化生产,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提升。
“在磷酸铁锂价格不断下跌、产能不断释放的背景下,我们依然连续三年保持满产达产,与下游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形成深度绑定,市场抗风险能力极强。”云南裕能工作人员张艺耀介绍。由于生产的磷酸铁锂产品性能优越,具备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长循环寿命、低温性能优异等优点,云南裕能产品市场认可度高。
按照“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决策部署,在“双碳”背景下,昆明市立足于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把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全市工业产业的重中之重来抓。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梯次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发展思路,以安宁市为核心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签约项目19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9个、签约促开工项目3个,全部项目协议总投资1026.41亿元,全市已形成34万吨磷酸铁、16万吨磷酸铁锂、16万吨磷酸锰铁锂、22万吨负极材料、5000吨电解液、3.5万吨电池级铝箔产能。
昆明围绕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聚集发展,引进了杉杉、裕能、孚能、氟磷电子等20多个项目落地,已有7个项目建成投产。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先导项目薄膜和新材料板块投产,带动稀有金属深加工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国兴半导体项目实现碳化硅研发样品下线、有望成为国内半导体材料产能前三的产业化基地,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质生产力助力 传统行业焕新
安宁产业园西南铜业搬迁项目电解厂车间内,正在忙碌而有序工作着的,不是工作人员,而是机械臂。以往只在电影或者书籍中见到的画面,如今在这里变为现实。西南铜业始建于1958年,原为“云南冶炼厂”,2023年2月,西南铜业启动异地搬迁项目建设,在昆明市安宁工业园区占地1398亩,总投资64亿元。
“西南铜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铜冶类企业,通过搬迁改造后,我们做到了新质生产力的转型、落地。”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党政负责人张体富介绍,西南铜业在搬迁改造后,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综合能耗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如今,西南铜业全面建设绿色低碳低成本数智化“新西南铜业”,采用世界领先的“富氧侧吹熔炼+多枪顶吹连续吹炼+回转式阳极炉精炼”热态三联炉短流程工艺,全流程应用智能场景,建设领航级智能工厂,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西南铜业搬迁项目建成投产,成为智能化水平领先、人均实物产率最高的世界一流铜冶炼样板工厂,只是昆明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一个缩影。在加快实施新一轮技术更新改造的过程中,昆明市推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在传统产业的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动化工、烟草、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贵研化学、昆明中药厂等333户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此外还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打造国家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4家,2个产业园、18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成功创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4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1个。
新质生产力赋能 新兴产业崛起
昆明市还立足自身优势,围绕低空经济、智能算力、生命科学、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强化前瞻谋划和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未来发展新引擎。低空经济破局起势,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建成市级无线电智能监管平台,高原特色燃油航空发动机、高原特色无人机产业化项目落地,引进江苏数字鹰、云南安权霄防、云南骏鹰等一批低空项目,培育了城市综合治理、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等一批低空应用场景,加快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智能算力厚植基础,获批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全省首个智算产业集聚区,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建设昆明螺蛳湾数据产业园,推动数据跨境试点,加快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智能算力中枢城市。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功孵化中医药行业雷公大模型、南亚东南亚语言翻译工具等特色应用模型,云南省大数据公司、腾讯、携程、统信软件等重点企业发展成势。
生命科学实现突破,积极支持中科院动(植)物所、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加速研发生物技术,云南农业大学团队在猪的基因编辑与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新型储能正在蓄势,安宁市压缩空气、寻甸县电化学储能等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新型储能体系与新能源电池产业联动发展。
2024年,昆明市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4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6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个,创新型企业群不断壮大。依托创新型企业,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0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72个,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依托贵研铂业、云南锗业、锡业锡材、云南铝业等龙头企业,组建铜铅锌产业、新能源材料、锡铟产业、绿色铝基材料4个省级产业创新联合体,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策划和实施了13项省市一体化项目、近200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R&D经费支出150.71亿元,增长16%,创历史新高。
昆明正以创新思维和务实行动,因地制宜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深化产业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独具昆明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缓缓铺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陈若男)
来源:掌上春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