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做古老方剂的“数据分析师”

尹馨 刘怡
2025年01月29日12:24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一场2小时的拍摄,期间被打断了4次。张芮浩接诊完上午的病人时,已经过了中午1点。

这是云南白药中医馆医师张芮浩每天的工作常态。“90后”的他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22年入驻云南白药中医馆。

刚到北京上大学时,春季柳絮飞扬,很多同学都有严重的鼻炎。张芮浩是个喜欢创新的人,在校期间,他不断找老师讨论,找熟人“试药”,研发新的中药方剂。几年时间,他试验了数百个药方,毕业后也一直在推进这项研究。

“我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将古老的中医经典方剂与现代疾病的治疗需求结合,从中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张芮浩的职业生涯中,不断钻研中药方剂的优化和改良,围绕鼻炎、精神疾病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申请了四项中药药物组成的国家发明专利。

【1】张芮浩为患者看诊。人民网记者-刘怡摄.jpg

张芮浩为患者看诊。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来到云南白药中医馆之前,张芮浩接触到一名精神分裂的病患,疾病让一个家庭陷入巨大痛苦。这一病例也促使他开始了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可行性探究。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张芮浩认为中医药在改善许多慢性病、难治病上有独特优势。他查阅大量古方和论文,分析了上万篇文献,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尝试从古老的方剂中找到能够起效的药物。

“我的研究基于系统的病理理论和200多例客观的临床数据。”在查阅古方时,张芮浩发现部分中医理论也存在经验性错误,探索新方子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为老方子“勘误”的过程。“西医研究原理,中医确定治疗手段,两种思路互补、相辅相成,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4年10月,张芮浩在学术期刊《军事医学研究(英文)》上刊发了题为《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论文。也因为这些研究,他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荣誉,推动了中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

【2】张芮浩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人民网记者-刘怡摄.jpg

张芮浩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医学的交融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在张芮浩看来,中医药既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载体,也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

未来,张芮浩计划将自己在鼻炎、精神类疾病治疗上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完善中药的标准化生产工艺,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中药的效果和安全性,帮助更多患者。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