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告别“飞檐走壁”,山里娃有了“空中校车”

人民日报记者叶传增 人民网记者刘怡
2025年01月15日09:14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进入电梯,不到3分钟,9名尼珠河村的小学生就从尼珠河大峡谷谷底抵达268米高的索道平台。此时,他们的上学路已经走完一半。

走出电梯,孩子们前往索道站换乘缆车,五六分钟就能到达山顶的官寨小学。加上从家出发的时间,全程不超过30分钟。

孩子们乘坐缆车到达山顶。贾理要摄

孩子们乘坐缆车到达山顶。贾理要摄

尼珠河大峡谷地处云南与贵州交界处,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官寨小学位于峡谷谷顶,海拔1650米。尼珠河村是官寨村委会的自然村,位于峡谷谷底,海拔1100米。在悬崖电梯和索道缆车建成以前,这段垂直高差550米的“天路”,曾需要尼珠河村的孩子们翻山越岭、“飞檐走壁”,沿着峡谷徒步上山,攀峭壁、涉河水,往往需要走上三四个小时。

尼珠河大峡谷全貌。贾理要摄

尼珠河大峡谷全貌。贾理要摄

“以前送大儿子到学校只能爬山,很多地方几乎没有路,全是坡度超过70度的陡壁。村民们用钻子在上面钻出刚够手脚扒的坑,三分之二的路程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回忆起当初孩子艰难的求学路,尼珠河村村民赵苏珍印象深刻。

2014年以前,孩子们的上学路(资料图片)。宣威市委宣传部供图

2014年以前,孩子们的上学路(资料图片)。宣威市委宣传部供图

“山高谷深坡陡”成为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拦路虎”。为了打通尼珠河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2015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用电锯切割出“石阶”,在容易跌落的岩壁和易打滑的滩石上打进铆钉、装上链条,对降雨天需要涉水的地方重新选择新路径,就地取石铺建了小路。之后,当地又继续改进防护设施,加装铝合金护栏、重新铺设林间小路,减少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安全风险。

“板壁崖”高11米,过去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处,图为模拟重现当年的上学场景。(资料图片)。宣威市委宣传部供图

“板壁崖”高11米,过去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处,图为模拟重现当年的上学场景。(资料图片)。宣威市委宣传部供图

2017年,宣威市引进尼珠河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项目;2018年底,当地动工修建崖壁电梯;2022年,景区正式建成,并对尼珠河村及附近的村民免费开放。当年10月,高达268米的电梯和近200米高差的高空索道缆车正式启动,孩子们上学有了直达云端的“空中校车”,再也不用跋山涉水。此外,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供电局还为电梯提供了双电源供电,确保“空中校车”全年正常运行。

图为孩子们乘坐电梯到达半山腰的索道换乘站。贾理要摄

图为孩子们乘坐电梯到达半山腰的索道换乘站。贾理要摄

如今,赵苏珍的二儿子雷鑫也在官寨小学读书。上学路上,雷鑫和同伴们小跑着涌进电梯,看着谷底的河流离自己越来越远,兴奋地分享各自的感受。“开始还有点害怕,现在觉得很好玩”“坐电梯和缆车上学真方便,再也不用爬悬崖了”……

【4】上学路上,孩子们在即将乘坐的悬崖电梯前合影。杜明彦-摄

上学路上,孩子们在即将乘坐的悬崖电梯前合影。杜明彦摄

随着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当地的交通、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愈发完善,尼珠河大峡谷已成为4A级景区。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当地村民办民宿、开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官寨小学在校学生人数也保持稳定,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部分学龄儿童也跟着父母回来读书。“天路”变“天梯”,天堑成通途。

(责编:木胜玉、祝鸿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