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云南西盟:产业兴盛 “绿富”共赢

2024年12月26日09:45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在坚果种植基地的葱郁林间,种植户们紧抓农时,为坚果树细心修剪、施肥培土;木材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全速运行,奏响了工业强劲发展的壮丽乐章;甘蔗田里,蔗农们娴熟地砍收甘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庆……冬日里的云南省西盟县,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昂扬风貌。

近年来,西盟县精准定位新发展阶段,深入挖掘自身潜力,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其中,林果产业活力迸发,传统种植业稳步发展,轻工产业势头强劲。西盟县持续推进产业扩容、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延展,发展层级稳步提升,绿色发展的步伐坚定有力,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西盟林木产业基地。艾嘎摄

西盟林木产业基地。艾嘎摄

林果领航,产业方阵活力四溢

西盟县,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地理资源特色鲜明。全县总面积1258.95平方公里,山地占比高达99.9%,森林面积广达127.7万亩。广袤的山林,既是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底色,也是其最大的资源优势。

当前,正值坚果越冬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新厂镇代格拉村2400亩的坚果种植基地,种植户们抢抓时节,对坚果树进行精心管护。同样,在勐卡镇马散村1600亩的速生丰产林种植基地内,一年生的桉树茁壮成长,绿意葱茏。

近年来,西盟县充分发挥自身光、热、水及生态资源的独特优势,将发展坚果产业和现代林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林果产业迅猛发展。

为汇聚各方力量,共享产业成果,西盟县创新实施“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土地入股”的合作模式,建立起“3331”“4321”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等创新理念,不断发展壮大现代林和澳洲坚果基地规模。曾经森林质量参差不齐、经济效益低下、产业规模受限的难题得以破解,如今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发展道路愈发宽广。

西盟县力所乡力所村茨米竹组坚果林。刁弘智摄

西盟县力所乡力所村茨米竹组坚果林。刁弘智摄

在利益联结机制的强力推动下,截至目前,全县速生丰产林总面积已达8.75万亩,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4.8万亩。充足的原料供应,为林果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走进云南好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的澳洲坚果加工厂,全自动设备高效运转,一颗颗圆润的坚果如同绿色宝石,经过多道工序的精心打磨,华丽蜕变。而在西盟县鑫森木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工人们忙碌而有序,运输车辆穿梭不息,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为优化林果产业链,助力产业规模发展,西盟县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战略,精准培育扶持,集中供应原料,全力培优扶强。在政策扶持与充足原料的保障下,2024年4家重点林业企业成功达规;云南好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更是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规的骄人业绩,产值高达2200万元。

截至2024年,西盟县5家林果类规上工业企业工业产值预计达1.529亿元,同比增长47.3%;贡献税收414.7万元,吸纳就近就业人员约370人。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两山”转化步伐稳健有力。

西盟县无筋豆种植基地。刁弘智摄

西盟县无筋豆种植基地。刁弘智摄

多元发展,传统产业绽放新颜

得益于立体性气候的差异,西盟县各乡(镇)的无筋豆种植时间各不相同,当地的无筋豆生长情况也各具特色。

在勐卡镇莫美村的无筋豆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无筋豆绿意盎然,充满生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开花坐果关键期,豆农们穿梭在豆架间,忙着引藤上架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促进开花坐果,提高产量。

“以前到了冬天,我们的大部分土地都闲置着。种植无筋豆效益好、周期短,这些年很受村民欢迎。去年我家种了四亩,仅三个月的时间就收入了一万多元,今年我会继续种。”勐卡镇莫美村二组村民娜英高兴地说。

近年来,西盟县依托独特的立体气候优势,在传统农业领域进行多元化探索,不断创新。通过引进企业、优化布局、推广良种良法、探索“订单农业”等措施,大力推广“水稻+灯笼果”“水稻+无筋豆”“玉米+米荞”等轮作模式,特色秋冬作物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土地亩产值显著提升,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有限的土地资源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能。

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甜玉米、辣椒、灯笼果等特色农作物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农业产业结构日益丰富,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截至目前,西盟县冬农种植面积已达10692亩,其中米荞7863亩、无筋豆1302亩(第一季)、甜糯玉米214亩、辣椒646亩、灯笼果410亩、豇豆28亩、其他作物167亩。

豆农们穿梭在一排排的豆架间,做好引藤上架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刁弘智摄

豆农们穿梭在一排排的豆架间,做好引藤上架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刁弘智摄

甘蔗种植作为西盟县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西盟县通过加强农务员队伍建设、实施种植补贴政策、推广良种良法、建设示范基地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广大蔗农的种植热情,甘蔗产业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在西盟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随着开榨仪式后,一辆辆满载甘蔗的货车络绎不绝地驶入车间。自动卸蔗系统高效卸货,原料蔗经过压榨、提汁、澄清、浓缩、结晶等工序,最终转化为“甜蜜结晶”。车间内,工人们熟练操作设备,生产线平稳有序运行。

“今年开榨时间提前,主要是因为入厂甘蔗原料总量的增加。自从去年大黑山边民通道开通后,大量境外替代种植的甘蔗得以顺利入境加工。此外,公司计划在2025年进行产能升级改造,目前日出糖量已超200吨,为下一年改造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西盟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良介绍道。

10月9日,西盟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产能升级改造合作项目成功签约。该项目预计总投资3.5亿至4亿元,改造完成后日榨甘蔗量将由2000吨大幅提升至7000吨,年入榨甘蔗量将从目前的24万吨增加到80万吨以上。随着这一重大项目的稳步推进,西盟县的甘蔗产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

甘蔗装车。陈龙汝男摄

甘蔗装车。陈龙汝男摄

2024至2025年榨季,西盟县甘蔗有效种植面积预计超过6万亩,总产量约25万吨,实现农业经济产值约11750万元,将带动蔗农5779户21850人,预计户均增收约20332元。

西盟县以生态为笔,以产业为墨,精心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如今,多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坚定有力,农村经济繁荣昌盛,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虎遵会、刁弘智)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