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文旅

“90后”女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绣”出时尚

2024年12月26日11:36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富恒乡,“90后”绣娘李洁不仅精通刺绣技艺,更热衷于民族服装的设计与制作。凭借一双巧手,李洁巧妙地将彝绣、苗绣、银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现代时装元素相融合,创作出一系列绚丽多彩、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民族服装,为传统服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12月20日,李洁在自己的店里向顾客推介自己缝制的民族女装。杨佳燕摄

李洁向顾客推介自己缝制的民族女装。杨佳燕摄

“1、2、3,走起!”随着李洁的欢呼声,三位模特身着她最新设计的民族服装缓缓步入人们的视线。这些服装完美贴合了模特的身形,展现出独特的美感,让在一旁的李洁眼中闪烁着自豪与喜悦的光芒。

12月5日,李洁刚制作完3套民族服装,就迫不及待请来模特试穿。杨佳燕摄

李洁刚制作完3套民族服装,就迫不及待请来模特试穿。杨佳燕摄

“我热衷于将现代流行元素与民族服装相结合,打造出的作品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李洁热情洋溢地介绍。

自幼在少数民族村落长大的李洁,对刺绣有着天然的热爱。在长辈们的精心传授下,她14岁时便能独立完成鞋、包等精美的刺绣作品。22岁那年,李洁外出务工,积累了5年的裁缝经验,为她的缝纫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洁缝制的彝族、苗族女式帽子。杨佳燕摄-(1)

李洁缝制的彝族、苗族女式帽子。杨佳燕摄

回归故土后,李洁萌生了做民族服装设计的念头。为了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她毅然前往昆明参加专业培训,系统地学习了服装设计、打版、制作等技能。学成归来后,她在县城开设了自己的民族服装店,开启了她的民族服装创作生涯。

每缝制完一套衣服,李洁都要拿到镜子前看看效果。杨佳燕摄

每缝制完一套衣服,李洁都要拿到镜子前看看效果。杨佳燕摄

走进李洁的民族服装店,只见大约50平米的房间内,墙上整齐地悬挂着彝族、苗族、白族、汉族等多款民族服装,柜台上则摆放着绣花鞋、绣花包等纯手工作品。其中,最惹眼的当数两名模特身上穿着的由她亲自设计的彝族刺绣服装,这些服装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时尚感,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目光。

李洁正在绘制设计图,确定服装的风格造型、松量。杨佳燕摄

李洁正在绘制设计图,确定服装的风格造型。杨佳燕摄

“在制作民族服装时,我特别注重颜色的搭配,以凸显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色。”李洁在缝制过程中,既传承了传统技艺的精髓,又融入了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她将时尚元素巧妙地融入传统服饰,使得色彩搭配更加新颖、款式更加多样。

李洁正在对打板好的纸张进行裁剪。杨佳燕摄

李洁对打板好的纸张进行裁剪。杨佳燕摄

无论是流行的长裙还是短裙,这些服装既保留了传统民族服装的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新店开业不久,便吸引了众多顾客光顾,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售出了20多套,销售额达到了4万多元。

李洁缝制的彝族聂苏支系服装。杨佳燕摄

李洁缝制的彝族聂苏支系服装。杨佳燕摄

“我的设计理念是在保留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让民族服装能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展示我们的民族风采。”李洁说,她以针为“笔”,以布为“纸”,绘制出民族服装的新风尚。李洁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扬,更是新时代女性智慧与勇气的生动展现。(虎遵会、杨佳燕、段莎莎)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