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财经

室内就能出菇 “见手青自由”要来了

人民网记者 程浩
2024年11月26日08:32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菌迷”们对见手青不陌生吧

它属牛肝菌科

炒制后味道鲜美

通常在切开后会变为靛蓝色

因此得名“见手青”

人工栽培的见手青长势良好。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人工栽培的见手青长势良好。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何时能实现一年四季“见手青自由”

此前因为技术原因

它一直未能实现产业化栽培

“菌迷”们也未能实现“想吃就能吃上”

工作人员介绍人工栽培的见手青。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工作人员介绍人工栽培的见手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科研学者多年来从未放弃努力

经过数年反复试验

11月25日

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选育的牛肝菌新品种“中菌黄见手青1号”

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专家组鉴定

此后该品种可实现产业化人工栽培

“见手青自由”不再遥远

人工栽培的见手青切面。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人工栽培见手青的切面。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的菌棚内

人工栽培的见手青长势很好

出菇整齐

菌柄粗壮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从见手青菌包制作到第一茬菌包出菇

大约需要55天

之后每茬10天左右

一个菌包可以采三茬

更重要的是

人工栽培的见手青

炒制后的味道和野生见手青几乎没有差别

经炒制后的人工栽培的见手青。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经炒制后的人工栽培的见手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其实 关于野生菌的人工培育

这些年科研学者的试验不断

且成效明显

目前  黑牛肝菌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已实现了工厂化栽培

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从2020年起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专家在云南南华

仿照野生鸡枞菌的生长环境

培育仿野生鸡枞菌

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孙达锋介绍

野生菌的人工栽培

能有力推动云南乃至全国栽培食用菌产业向高值化方向发展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