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大关筇竹产业迎来年末丰收

筇竹全身是宝,竹笋是餐桌上的佳肴,竹竿更是手工艺人的宝贵原材料。初冬时节,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的竹农们再次忙碌起来,开始了新一轮的竹子砍伐工作。
何仕奎把砍好的竹子背出竹林。朱睿摄
在木杆镇细沙村,何仕奎夫妇一大早就骑着摩托车,前往自家的竹林中砍伐竹子。经过8年的辛勤种植,他家的竹林面积已经发展到120多亩,筇竹已成为他们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这根竹子就是3.0(公分)的,售价为20元/根。”何仕奎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使用剪刀砍伐竹子。随着剪刀的一开一合,一根根筇竹“应声倒地”,夫妻二人熟练地修剪掉竹子顶端的细枝,将不同直径的筇竹捆绑后运出林地,送往收购点。
“一年砍竹子收入11到12万元,采笋子5万到6万元,我准备存10来万元,留七八万元来用。”何仕奎算着“经济账”,脸上洋溢着喜悦。
砍好的竹子。杨全伟摄
细沙村拥有48000余亩筇竹产业,像何仕奎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通过砍伐竹子销售,为家庭增加了可观的收入。据细沙村党总支书记罗坤芬介绍:“现在正是砍竹子卖的好时节,我们细沙村很多老百姓现在都在砍竹子卖。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细沙村卖竹子的收益已达220万元左右。还可以砍一个月左右的竹子。”
作为当地竹材收购的主要企业,大关县某竹工艺制品公司的仓库和展厅里,堆放着大量收购来的竹子。这些竹子按照直径被严格分级,工人正在进行蒸煮和晾晒等初步处理。在生产加工车间,工人们将处理好的竹材进行加工,将他们变为一件件工艺品和家具。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收竹材采收了一个多月,数量在40万根左右,总的金额在185万元左右,暂时告一段落。冬月我们还会收,收购的量在30到40万根,这些量才能满足我们明年用材料的需求。同比去年的情况下,我们今年收的数量比去年增长了20%。”
筇竹因其竹节鼓突的独特特征和秀美的姿态,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丰富的工艺价值。大关生产的竹编和竹艺作品,既美观又实用,远销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地。随着竹制品加工需求的增大,从原来零收益的“烧火棍”,到现在一根竹子可获6元至20元的收益,竹材的“身价”也在不断提高。据大关县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书权介绍:“胸径在2公分以上的竹材在10元钱以上,标准化的科技示范林,每年每亩可以砍600根左右,竹材可以为竹农创收6000元左右。”
木杆镇筇竹林。杨全伟摄
近年来,大关县依托丰富的筇竹资源,积极探索发展筇竹全产业链,从原材料生产到加工制造,再到市场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2023年底,大关县筇竹面积达102.07万亩,竹产业综合产值20.8亿元,其中竹材产值1亿元,筇竹产业已成为大关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朱睿、杨全伟 文/图)
来源: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