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昆明东川仓房村来了位“接地气”的驻村书记

2024年10月29日15:00 |
小字号

“黄书记,把这个瓜带回昆明吃。”“不用啦,快背回家去吧。”仓房村村民代六珍从地里背了两个大南瓜回来,坚持要给黄忠贤一个。

今年57岁的黄忠贤是云南省昆明市应急管理局四级调研员,2021年5月,他被派驻到昆明市东川区红土地镇仓房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3年多来,他与村里的群众打得火热。村里谁家有大事小情,都会找他帮忙,每逢村里有杀猪宰羊的喜事,也总会想着要邀请他。

看望慰问留守老人。

黄忠贤看望慰问留守老人。

要来“真金白银”

黄忠贤所在的仓房村是红土地镇面积最大的行政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有682户2147人,也是全镇人口最多的村。距离红土地镇政府12公里,距离东川主城区35公里,平均海拔为2100米。由于山高坡陡,道路弯曲狭窄,交通条件较为不便。黄忠贤初到仓房村入户走访时发现,11个村民小组都建有村小组活动室,村民们习惯在村小组活动室操办红白喜事,但缺乏餐具、桌椅、厨具等,使用时有诸多不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黄忠贤从工作经费中挤出一部分,其余的自掏腰包,共筹集了4万余元资金,为11个村小组购置了110套餐桌和200多个餐碗。

黄忠贤说:“解决具体的民生事项,资金保障是关键,驻村干部除了用好有限的工作经费、协调外部资金外,还要有担当和奉献精神。”

驻村期间,黄忠贤多次向昆明市应急管理局党委汇报仓房村的情况,成功争取到了26万元帮扶资金,平整并硬化3个小组活动室的活动场地共1200多平方米,逐步改善了各村小组的公共基础设施。

征求村民意见建议。

黄忠贤征求村民意见建议。

情系“十里八村”

“这段时间村民们正忙着收洋芋,我常常给买了带到昆明送给亲戚朋友,这车也没顾得上洗。”打开黄忠贤车的后备箱,映入眼帘的是沾满的泥土。

“老黄这三年多来,自掏腰包买洋芋、核桃、板栗,还有鸡和鸡蛋,光是购买大米送给困难群众,就多达200多户。”村主任毛习恩说道。

端弓地村民小组长崔朝有也感慨道:“黄书记购买老百姓的农特产品,实际上是在帮老百姓销售产品。他不仅给高价,如果遇上老人家卖东西,还不让老人家找补。”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那些老人家攒几个鸡蛋卖有多不容易。仓房村到镇上赶集来回有20多公里,为了卖点鸡蛋,他们要走几个小时的路。”黄忠贤道出了他开展消费帮扶的初衷。黄忠贤的手机里保存着30多个村民的联系方式,每次回昆明,他都会提前电话联系购买。在驻村的三年多里,黄忠贤在农副产品消费帮扶上的投入不少于2万元。

“每当遇上村民有红白喜事,老黄都会送去祝福和慰问。”毛习恩对黄忠贤的情况了如指掌。

当得知法落海小组的村民段红云身患白血病时,黄忠贤和毛习恩自掏腰包,一人送米送油,一人筹措资金,共同送去温暖和关怀。

黄忠贤对村民的好,村民们也记在心里,要是家里来了亲戚、烧了好菜,都会邀请他。

除了走进寻常百姓家,黄忠贤还深入田间地头。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完成了仓房村1000余亩的土地流转工作,深入研究仓房村产业发展方向,引入企业和引导本村致富带头人通过种植菊花、香水百合、色素萝卜、人参果等经济作物,发展猪、牛、羊等养殖业和七彩洋芋、开花洋芋,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派驻“连干4年”

在仓房村委会三楼,一个简陋而朴素的房间便是黄忠贤的宿舍。

“驻村已经3年零5个月了,除了法定节假日,我都驻守在村里。”黄忠贤坦言,“从昆明到仓房村180多公里,往返于两地的油费、过路费得500块左右,我少回昆明几趟,省下的钱就能多向群众买点特产,尽一点绵薄之力。”

331户脱贫户、44户监测户、268户低保户、113位残疾人……这些数据,黄忠贤都熟稔于心。这些都是他要关注和服务的对象。

原本,黄忠贤驻村满两年就可以回单位了。然而,在2023年5月驻村期满之际,村民们纷纷发自内心地挽留,他毅然选择了留下。

“像黄书记这样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我们大家都舍不得他走。”村民毛习县感慨地说道。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黄忠贤还有几项重要的工作要推进:“有些村民家今年试种了人参果,离预期还有差距,但这条路已经探出来了,还要总结经验,增加村民收入。”

“打马坎小组的村道上还缺几盏路灯,还要想想办法,为村民夜间出行、饭后聚集聊天、小孩嬉戏玩乐提供方便。”

“不能懒,勤劳苦做才能有收获。”无论是在党员会议上,还是与百姓拉家常时,这是黄忠贤常挂在嘴边的话。(秦修文 文/图)

来源:东川区委宣传部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