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美丽云南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怒江迪庆临沧专场举行——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美丽云南建设

2024年09月21日09:05 | 来源:云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美丽云南建设

  ● 丽江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出丽江

  ● 怒江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 迪庆州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兴绿”六大任务,守护好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

  ● 临沧市健全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延链补链拓展高原特色农业

  9月20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美丽云南建设”2024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怒江、迪庆、临沧专场,就4个州(市)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深入介绍和解读。

  生态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云南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构建“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筑牢美丽云南建设的生态安全根基。

  丽江市境内98%的国土属于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以来,丽江市锚定“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定位,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扛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治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设置四级河(湖)长1086名,境内597条河湖库渠纳入河(湖)管理范围,创新提出市级河(湖)长巡河(湖)重点关注“五个清单”及巡河(湖)“五查”工作法,有序推进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抓好高原湖泊、农村生活污水、黑臭和劣Ⅴ类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四水”保护治理。泸沽湖水质优,是全省高原湖泊中水质最好的湖泊;程海水质稳定,拉市海、金沙江干流丽江段水质优良;全市35个市控以上河流断面优良率为91.4%,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确保一江清水出丽江。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是世界级重要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和中国三大特有物种分布中心之一。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州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保持达99%;怒江、澜沧江干流和独龙江水质达Ⅱ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州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州城市声环境质量优;全州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总体为优。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州发展大局,启动怒江州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五年行动,加快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境内高黎贡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高黎贡羚牛约50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怒江金丝猴约250只、滇金丝猴约540只,红鬣羚、亚洲金猫、云豹、小果榆等新纪录物种不断发现,物种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怒江州“自然地貌博物馆”“生物物种基因库”的称号更加名副其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日益彰显。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腹地,境内金沙江、澜沧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青藏高原南缘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兴绿”六大任务,迪庆州持续深化林长制工作,建立四级林长责任体系,全州共设立四级林长523名,设立州、县(市)两级林长制督察29名,设立森林警长33名,配备林长专管员2208名、管护员1717名。今年累计完成全民义务植树88.54万株,实施营造林3.57万亩。聘用16528名生态护林员,对2520万亩天然林进行全面有效管护。常态化开展草原样地监测,启动香格里拉市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同步推进德钦县、维西县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同时,不断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不断加快发展绿色矿业,培育发展生态旅游,守护好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2024年上半年,迪庆藏族自治州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251.71万人次,同比增长24.27%;国内旅游收入累计达到148.66亿元,同比增长34.84%,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

  临沧市不仅是亚洲象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还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重要起源中心。近年来,临沧市持续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健全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重点保护物种调查监测,持续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2023年,亚洲象种群数量增长到22至28头,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增长到3群14只,绿孔雀种群数量增长到7至12个种群21至48只。着力构建“一屏两带多核点”体系,建成国家级、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30.0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7%。同时,聚焦林、糖、茶、果、菜、牛、咖啡、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延链补链拓展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累计有效认证860个、面积296.31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个、面积284万亩,名特优新农产品24个。推动重点产业加工业转型升级,向园区全产业链聚集发展,建成国家级口岸1个、二类口岸2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记者 王丹)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