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云南大山包保护区首个“天眼”巡护系统投用

2024年08月31日09:55 |
小字号

8月27日18点28分,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空升起一架无人机,无人机在空中对进入草甸湿地的人员进行劝返,半小时内劝离了5起露营烧烤行为。此举标志着该保护区“天眼”巡护模式正式开启。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210~3364米,总面积19039.94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地、亚高山沼泽化草甸。保护区分布着5958公顷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于2004年12月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保护区首个无人机“天眼”巡护系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实现了高频次、常态化、无人值守巡护,无人机“天眼”巡护系统以保护区中海子机场为中心,分别设定了3条飞行路线,每天早中晚多次巡护,对发现存在的露营、烧烤、非法采挖等违反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行为进行喊话劝离,巡护人员可以通过指挥信息平台清楚看到实时巡护画面,并对违规行为及时上报处理。

无人机的投入使用,大大减轻了保护区的日常巡护工作的强度与难度,有效地提高了巡护效率,实现了“人机协同、空地互补”的立体巡护模式,有效保护了大山包的草甸湿地及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

据悉,下一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陆续实现无人机监测全覆盖,并与相关科研院校合作,将无人机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及应用,为云南滇东北区域的物种监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具科学性、精准性、时效性的决策依据。(申晓、熊廷松、王远剑)

来源:昭阳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