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以“五有”打造产业工人服务链

自产改工作推行以来,云南省龙陵县从实际出发,从“有信仰、有荣光、有希望、有力量、有保障”五个方面入手,打造产业工人“服务链”。
“以‘五有模式’不断优化产业工人成长服务链,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龙陵县总工会副主席杨冬梅说,产改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从一线一步步成长为一名首席技师、云岭技能大师、保山市劳动模范、云南省劳动模范的优秀产业工人,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技术革新、降本增效等方面展现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能量、产业工人的风采。
让职工有信仰方面,龙陵县总工会采取了开展“工”字特色鲜明的宣传宣讲活动、搭建产业工人学习平台、大力宣传产业工人风采等三个措施,组织开展劳模工匠宣讲进企业进车间宣讲活动、“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33场次,覆盖产业工人6500人次,打造全县首家产业工人赋能平台——“职工夜校”和“青年夜校”。深耕细作产业工人“1+5”流动课堂,创办“职工文化·雨屏之语”“劳动者风采”专栏,系统展示各行各业先锋模范及产业工人生动实践,发布各类宣传信息、视频2500余条,宣传101名产业工人事迹。
为让职工感受到荣光,龙陵县总工会从加大在产业工人中评先树优力度,畅通产业工人参与渠道,完善劳动技能竞赛体系三个举措进行保障。
“全县共有全国劳模1人,省部级劳模7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9人、省级先进工作者5人、市级劳模12人、市五一劳动奖章13人、保山工匠4人,其中产业工人占比63%。评选‘最美系列’先进个人200余人,产业工人占比达80%。”杨冬梅说,“目前,我们有1名农民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名货车司机当选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市级‘两代表一委员’中有产业工人9人、县级‘两代表一委员’40人、11名产业工人兼职挂职县群团组织副主席。”
此外,还围绕当地特有的石斛、硅业等重点产业组织开展特色劳动和技能竞赛,以技能比武推动技术创新。举办石斛枫斗加工、石斛宴系列等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30余场次,参赛1万余人次。
“职工有希望”则建立在各种制度性措施上。龙陵深入实施“技能兴龙・人才强边”行动,建立健全“培训—练兵—比赛—奖励—晋升”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近两年积累激励产业工人学历提升29名、技能提升1028名、创新创造30名,奖励激励资金20万余元。“这标志我们建立了产业工人素质技能提升体系,还建立了产业工人工资增长体系和劳动技能竞赛体系。把推行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履行维权主业的有效抓手,不断完善产业工人劳动要素、技能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在收入分配中体现创新成果、技术能力等多要素。”
“新时代条件下,工人的力量要通过完善维权体系和职代会制度来体现。”龙陵县总工会党组书记李晓飞说,龙陵县总工会积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行“工会+”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共调处劳动争议案件20余件,为产业工人追回工资、社保金等30余万元,还采取“工会干部+专业律师+企业员工”模式,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行动。
龙陵县总工会建立职代会规范化建设培训和检查制度,全县建立职代会制度企事业单位183个,国有企业建制率100%,非公企业80%。签订集体协商专项集体合同42份,续签128家,覆盖职工4946人。
为实现产业工人有保障,龙陵县总工会完善职工服务阵地建设,建成工会驿站16个,“司机之家”2个,职工之家(小家)25个、职工书屋24个,年服务职工达3.5万人次。通过蹲点调研服务产业工人,帮助职工解决困难90余个、服务企业22家、服务职工1.2万人次。累计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劳模、一线职工等4000余人次,为64名女职工提供“两癌”筛查、305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免费体检服务。(陈昌云、王开基)
来源:云南省总工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