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马力” 提升“拉力”
云南昭通以"五减五增"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日,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的192个村(社区)办事处门口悬挂的牌子都已减少规范到6块,让来办事的群众一目了然;在昭阳区去年招录的102名基层治理专干正积极参与村“两委”的相关工作,今年招录88名基层治理专干,进一步增加充实基层力量…… “一减一增”不仅体现出昭通基层治理的成效,更是昭通着力为基层减负增能、松绑助力的一个缩影。
昭通市有1403个村(社区),常住人口485.4万,各村(社区)一定程度上存在面广、事多、人少的困境。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推进基层组织明责、赋能、减负、增效。近年来,昭通市坚持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着力从“五减五增”上入手,通过减挂牌、减事务、减系统、减证明、减考核;增编制、增人员、增待遇、增动力、增本领等进一步理清基层权责,为基层赋能,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聚焦强化“五减”重点 为基层减负
这两年,巧家县大寨镇哆车村有个显著的变化——终于告别了“重复证明人”的身份。
去年,昭通市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的通知》。现在,需要村委会开具证明的数量减少至2项。“开具的证明精简了,文山会海‘瘦身’,微信群、QQ群也减少很多,我们不用再为开会、重复报表忙碌奔波,有更多时间精力深入一线、深入群众。” 哆车村党总支书记陈德发说。
着力为基层减负,昭通市围绕减挂牌、减事务、减系统、减证明、减考核“五减”,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探索建立村级组织依法履职、协调服务、规范挂牌、证明出具等事务指导目录,进一步明晰村级组织工作职责,确保基层权责一致,着力解决“小马拉大车”等突出问题。
目前,全市1403个村(社区)外部标识标牌已经基本统一规范为6块,内部标识标牌由以前的67块统一整合为30块,累计清理摘除标识标牌8216块;村(社区)工作事务从97项减至52项;关停政务应用程序26个、注销政务公众号189个、解散整合各类工作群2066个,村使用系统由平均62个降至36个,社区使用系统由平均39个降至36个;明确要求市县职能部门不得随意索要证明,村(社区)对群众确有需要的证明据实出具,不应由村级出具证明予以告知;市直部门考评指标数量从22项减至10项,县(市、区)考评指标从34项减至26项,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不超过10项。
精准采取“五增”措施 为基层赋能
基层治理专干刘志杭正在为申请务工补贴的群众讲解申请步骤;驻村第一书记黎大春来到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社区主要产业苹果的收成情况;社区医生上门为60岁居民问诊……近日,在昭阳区石渣河社区,活跃着的13名社区工作人员,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为社区发展和治理贡献着力量。
“我们辖区有1.3万多人口,社区工作人员只有9名,2021年云南省某有限公司派了3名驻村工作队员,去年又招聘了1名基层治理专干,有效充实了社区的工作力量。”石渣河社区党委书记黄平说。
“小马”拉不动车,究其根本要解决“人少”“体弱”两大问题。为此,该市采取增编制、增人员、增待遇、增动力、增本领“五增”措施,进一步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力量、优化人员结构、提升基层干部履职专业能力,切实为基层加大“马力”、提升“拉力”。
今年以来,昭通市开展了“减市县补乡镇”工作,结合机构改革下沉乡镇行政编制296名,统筹调剂县级事业单位编制122名下沉到乡镇(街道);新招录补充乡镇公务员108名、乡镇行政空编率从2021年13.8%压缩至目前3.8%,从市县两级选派150名干部到乡镇(街道)挂任政法副书记专抓基层治理,公开招聘社区(村)基层治理专干960名,选派3803名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实施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村级正职每月平均待遇达5017元、副职4004元、委员2870元;持续调优配强乡镇党政正职队伍,提拔使用乡镇党政正职8名、晋升职级8名、“两优一先”表彰9名、新选拔任用4名,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乡镇党政正职5名;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基层干部主题培训和“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已举办培训516个班次,培训乡村党员、干部7.6万人次。
减负增效提升服务效能,昭通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落实、谋发展、服务群众上,担当作为、为民办事劲头更足。(钱旺、徐有定)
来源:昭通市委组织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