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李子红

盛夏7月,金沙江畔的“半边红”李子红了。
凌晨2点,星光点点,金沙江畔、川滇之交的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滩镇鲢鱼村,村民周潮金与老伴打着手电筒一头钻进李子林,开始采摘。4个小时后,迎着第一缕晨光,周潮金驾驶着三轮摩托拉着一车分好级的李子,穿梭在蜿蜒的山道上,向着山脚的李子市场驶去。
天蒙蒙亮,金沙江上笼着薄雾,沿江一侧的翠绿山峦间,漫山遍野的半边红李树苍翠欲滴。山脚下,李子市场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客商云集。周潮金的李子不愁销路,一到市场就被收购一空。
盛夏7月,绥江“半边红”李子熟了。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半边红”李子是绥江县独有的李子品种,因其“一半紫红、一半翠绿”的独特外观被赋予了“半边红”这一生动形象的名字。10万亩“半边红”李子生长于金沙江畔,香脆可口、酸甜适中的“半边红”李子赢得了广泛赞誉。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半边红”李子逐渐声名远播,还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绥江也成了有名的“李果之乡”。
“一到李子丰收,就是每年最忙最累的时候。”擦着额头的汗珠,周潮金的眼神里透着满足的光,虽然累点,但他觉得这份辛苦比啥都“甜”。这些年,周潮金家靠着那片“半边红”李树,愣是从土里刨出了“金疙瘩”,三层小楼拔地而起,日子越过越甜。“这段时间,无论几点,只要拉着满车的李子往市场一去,保准有人抢着要。”周潮金乐呵呵地说,今年因为李子行情好,家里的李子林才摘了三分之一的果子,兜里就已经揣进了三万多元。
绥江县新滩镇的李子不愁销路,一到市场就有人前来收购。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在绥江,靠着种李,日子越过越好的不止周潮金一家,不少外出打工的绥江人这几年都回乡种起了李果。去年,绥江县“半边红”李果实现总产量8万吨、产业覆盖5个镇,种植农户达1.3万余户,受益人口5.8万余人,种植户每年户均收入3.5万元以上。
绥江由“李”而兴、因“李”而富。但绥江人知道,李果产业要想持续繁荣、良性发展还得提高李果品质,打造自己的李果品牌。
为了提升李果品质,打造品牌,绥江县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提供优良接穗,打造示范基地,与合作社创新探索建立了托管经营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李子产业标准化、智能化种植、绿色化发展。
绥江县会仪镇黄坪村村民黄正德正是绥江李果品质提升的受益者。前段时间,黄正德的一颗重达98.4克的“半边红”李子,在绥江李子采摘节的“李王”评选大赛上,以其优越的条件,从二十余个候选佳果中脱颖而出,荣获“李王”桂冠,并最终以2888元价格被成功拍卖。“半边红”李子的每颗果重平均在三四十克左右,而黄正德种出的“李王”果一颗就有半个手掌大。说起获胜“秘诀”,黄正德说,“全靠果种优、管护好。”
黄正德种出的“李王”果一颗就有半个手掌大。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提品质、建品牌的同时,绥江“半边红”李子也在积极“走出去”。今年李子采收季,廖明生每天都得将几百单绥江“半边红”李子发往全国各地。十年前,重庆小伙廖明生与几个朋友来到绥江,干起了电商,专售绥江李果。
这几年,在绥江政府的扶持下当地的李子电商生态愈加“枝繁叶茂”。2023年,绥江共有17家电商企业和快递外卖平台100余人参与“半边红”李子销售,他们指尖轻触键盘,便将这份来自绥江的“甜蜜”,化作千万份包裹,跨山越海,飞向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2023年,绥江县电商线上销售“半边红”李子达120万单,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
廖明生每天都得发几百单绥江“半边红”李子到全国各地。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口袋”鼓起来的周潮金计划几年后雇人管护家里的李子林,让满园的翠绿与甘甜得以延续;种植今年绥江“李王”的黄正德打算继续学习李子管护技术,发展智慧种植;而从事电商行业的廖明生期待着,随着绥江李子品牌的持续打造、推广,绥江李子能在电商平台上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绥江“半边红”李子真正“红满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